回避型依恋和焦虑型依恋

回避者的求生欲

2018-08-11  本文已影响81人  穆先生4526

进入亲密关系双方总是希望能够给对方带来美好的相处体验,本身亲密关系就是为了能够彼此开心的,这是亲密关系存在的基本意义。可是,亲密关系相处久了之后,难免没有了最初彼此相互吸引的怦然心动的感觉。波澜不惊的关系,虽说是宁静心安,可是偶尔小插曲也是亲密关系中一个不错的调节。其中,最常见的调节就是从吸引期的互诉衷肠转化成相处期的互相测试。测试的背后,其实是各自担心对方从对自己怦然心动转化成慢慢冷静,光环退下之后,还能不能获得对方给与自己的温暖的关注。

应对测试的,一般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分辨出对方在测试自己,第二步是怎么应对这个测试。总的来说,应对测试的反应都可以称作是亲密关系中的求生欲。一般的亲密关系中,恋人还可以从对方的求生欲中体会出来自己仍然是被对方重视的,可是面对回避的伴侣,仿佛他们这一类人根本没有任何求生欲。有时候,忍不住抛给他们一个求生的机会,他们竟然视而不见,没有任何反应。

那么,到底回避者有没有求生欲?

我觉得还是要分阶段来看。在吸引阶段,回避者是有求生欲的。求生欲就是担心自己不能吸引到对方。我之前有讲过,回避依恋的特质在亲密关系中很有吸引力。这种吸引力让他们在亲密关系经历中,很容易收获到自己喜欢的伴侣。所以,这种特质的个体,一般并不会刻意地去“求生”。原因也很简单,求生背后就是因为对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位置不是很自信。相对于普通人来说,回避者受到关注比一般人受到关注更多一些。可是,在彼此没有明确亲密关系的时候,回避者却有一段短暂的求生欲很强的时期。这个时期,从时间阶段上界定的话,就是从两个浅层交流到深层交流的时期。换句话说,在彼此是正常浅层交往时候,怎么吸引到对方,回避者很在乎这一点。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回避者要刻意地获得更多人的欢迎,这一点很有意思。按照一种分类,回避者属于情感障碍的一类。世界是公平的,可是这种特质的个体,在情感障碍之外,往往在某些方面具有很高的天赋。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许多喜剧表演大师,在舞台影幕之外,往往整个人都是阴郁沉默,甚至忧郁悲观的。当然,文艺类的许多天赋优秀的人,多多少少都会过分敏感,这也几乎是惯例。我想,能够吸引到更多的关注,获得更多人的欣赏,这可能在曾经极度需要关注和关爱的阶段,有所缺失的原因造成的。

所以说,在你喜欢上对方之前,回避者其实还是蛮有求生欲的,这个过程中,甚至比正常人的求生欲更多。对方能懂你,对方能觉察你小心思……这些都算是回避者的求生欲。一旦彼此开始暗生情愫的时候,回避者就会觉得彼此获得一个稳定的互动状态,这样子的话,回避者的求生欲就会消失了。老实讲,无论是怎么特质的个体,拥有回避还是安全的特质,保持高强度的求生欲,是很消耗个体的时间精力的,这种紧绷的状态,没有任何人能持久坚持下去。很多人觉得伴侣和自己在一起时间越来越久之后,都会慢慢冷落自己,从人性角度来说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每个人自己生活工作学习压力基本消耗了大部分的心力,没有人能长时间把时间精力投入到亲密关系中的。宝玉和黛玉,也只有在红楼梦中才能放任自己情感恣意放松。

那么,进入长期相处过程中,回避者有求生欲没?如果有,求生欲又是什么呢?

我直接说结论吧,回避者在长期相处中是有求生欲的,不过这个求生欲的表现形式比较隐蔽而已。长期相处中,这个求生欲是希望得到另一半更多的关注,这个求生欲表现形式有两种,分人分情况交错呈现,表现是无微不至地关照对方,莫名其妙地回避。不过,有点遗憾的是,对于焦虑特质的伴侣来说,他们也比较缺乏关注,焦虑风格一旦启动,对外表现只有一种,就是不择手段获得关注。当然,我比较理解焦虑和回避的特质一样,一旦启动,基本接管了个体从小到大努力学习培养的正常的认知体系,基本就是随“特质”所欲,为所欲为了。

本来是两个彼此诉求相同的个体,理想状态是彼此给与对方缺乏的关注。可是,一般来说争执分歧一旦爆发,以后个体任何的交流沟通的模式,难免被塑造出之前的情绪经历,情绪经历中如果是以伤害占主基调的话,很难再用良好方式去彼此给与对方的关注。

感情中,伤害是有很强的生命力的。这种生命力有点类似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的原因也很简单,防御机制启动容易,卸下很困难。加上回避者比普通人更多的敏感脆弱,如果对于周围人和世界无法相信的时候,唯一能相信的只有自己了,自己的有力武器就是防御了,防御的主要策略就是回避,回避别人是难以掌握的,最容易实现的就是回避自己内心了。

为什么你这么冷漠?

你说为什么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