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语花简友广场中华文学

撰写对联十问(4~6)

2025-09-22  本文已影响0人  陈水河
黄鹤楼一一鹤唳长空,独撑大木棲松柏;鲛博惊涛,腾飞琼阁驾凌霄。(“阳光小子”供图并撰作)

第四问:为什么古诗词崇尚“苦”“枯”“寂”“禅”,而对联似乎比较看重“喜”“乐”“闲”“雅”?

答:简单来说,这种审美差异可以概括为:

古诗词是“写给自己的”,是精神的后花园,故而可以容纳并升华一切复杂、深刻甚至幽暗的情感,追求艺术的深度。而对联是“写给他人看的”,是生活的门面装饰,故而需要符合社会礼仪、场合需求和大众的吉祥期盼,追求功能的和谐。当然,楼阁寺庙联、挽联是另外。其中楼阁寺庙联与古诗词中的“寂”与“禅”相当接近。

也许正是这种功能上的根本不同,塑造了这两者一者偏向深沉内敛,一者倾向喜庆闲雅的审美风貌。

第五问:既然如此,为什么要用声音来锁定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对联呢?

答:平仄不是冰冷的锁链,而是让对联之所以成为“对联”的黄金法则。它将这些“喜乐闲雅”的内容,提升到了音乐、建筑和仪式的高度,使其从简单的吉祥话,升华为一种独特的综合性艺术。

内容上的“喜乐闲雅”,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形式上的“平仄对仗”,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对和谐、秩序、美感的追求。

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造就了对联这种深入中国人骨髓的文化符号。正因为有了声音的“锁定”,那些美好的祝愿才变得更加动听、更加稳固、也更加高雅。

第六问:对联能否更贴近地方经济发展情况,深入百姓日常生活的肌理? 

答:完全可以。我们之所以选择对联这一文体进行创作,正是因为它能以凝练的语言承载深沉的情感,既能直面当前经济发展中仍存的一道道难题,也能映照出生活在兰溪三江六岸的城乡群众内心的那份焦虑与期盼。 

经济发展关系国家前途命运,也关系民生。每一项政策举措,每一个项目的推进,每一个企业的成长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既需要科学的决策,资金的支持,技术的支撑,尤其是民众的响应。

要为经济发展而歌,要为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旅游项目建设和民生而歌。如果其中多数对联能触动你我,引发大家都共鸣,那便是这次征集最大的成功。

(未完待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