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时光

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原动力

2021-01-11  本文已影响0人  方糖0427

最近看了一本书,是周岭的《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书中有很多让我醍醐灌顶的知识,在此摘录下来分享给大家。这本书,堪称我临近30岁影响最大的书籍,完全颠覆了我以前的认知,也把原来觉得困惑的地方一并解答了,希望大家能耐心看完:

内观自己,摆脱焦虑

1.种种迹象表明,理智脑对大脑的控制能力很弱,我们在生活中做的大部分决策往往源于本能和情绪,而非理智。

2.本能脑和情绪脑的基因一直被生存压力塑造着,所以它们的天性自然成了目光短浅、即时满足。

3.理智脑不是直接干活的,干活是本能脑和情绪脑的事情,因为它们的“力气”大;上天赋予理智脑智慧,是让它驱动本能和情绪,而不是直接取代它们。

焦虑:焦虑的根源

1.焦虑并不完全源于我们的主观意识,而是来自我们大脑的生理结构。我们已经知道人类的天生属性是避难趋易和急于求成,也就是说,在我们内心深处早就埋下了这样的种子:急于求成,想同时做很多事;避难趋易,想不怎么努力就立即看到效果。

耐心:得耐心者得天下

1.复利效应显示了价值积累的普遍规律:前期增长非常缓慢,但到达一个拐点后会飞速增长。不过要想获得这种力量,我们需要冷静面对前期缓慢的增长并坚持到拐点。

2.舒适区边缘另一个重要的规律是它揭示了能力成长的普遍法则:无论个体还是群体,其能力都以“舒适区—拉伸区—困难区”的形式分布,要想让自己高效成长,必须让自己始终处于舒适区的边缘,贸然跨到困难区会让自己受挫,而始终停留在舒适区会让自己停滞。

3.人类的天性却正好与这个规律相反。在欲望上急于求成,总想一口吃成个胖子,导致自己终日在困难区受挫;在行动上避难趋易,总是停留在舒适区,导致自己在现实中总是一无所获。

潜意识——生命留给我们的彩蛋

1.人的认知能力需要从零开始积累,而潜意识却一直存在,所以我们需要终身学习,因为掌握的工具越多,认知能力越强,消除模糊的能力就越强。

2.认知清晰,情绪平和,最终还要行动坚定。很多人把行动力不足的原因归结为环境干扰或是意志力弱,其实,行动力不足的真正原因是选择模糊。

3.选择模糊就是一种不确定性,而人类面对不确定性时会不自觉逃避;当我们没有足够清晰的指令或者目标时,就很容易选择享乐,放弃那些本该坚持但比较烧脑的选项;我们要把目标和过程细化、具体化,在诸多可能性中建立一条单行通道,让自己始终处于“没得选”的状态。

感性:顶级的成长竟然是“凭感觉”

1.诚如洪兰教授的建议:小事听从你的脑,大事听从你的心。

元认知——人类的终极能能力

1.从被动到主动,这是一个转折点。当一个人能主动开启第三视角、开始持续反观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时,就意味着他真正开始觉醒了,他有了快速成长的可能。

2.反观,是元认知的起点。当你开始反观自己的思考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你能意识到自己在想什么,进而意识到这些想法是否明智,再进一步纠正那些不明智的想法,最终做出更好的选择。

自控力:我们生而为人就是为了成为思维舵手

1.元认知能力就是觉察力和自控力的组合。所以从实用角度讲,元认知能力可以被重新定义为:自我审视、主动控制,防止被潜意识左右的能力。

2.每当遇到需要选择的情况时,我们要是能先停留几秒思考一下,就有可能激活自己的理智脑,启用元认知来审视当前的思维,然后做出不一样的选择。

3.自己行动力弱的时候,脑子里对未来的具体行动肯定是模糊不清的。在这个时候,最好的自救方法就是把所有想做的事情都列出来,进行排序,找出最重要的那件事,让脑子清醒。

4.成为思维舵手有3种方法:针对当下的时间,保持觉知,审视第一反应,产生明确的主张;针对全天的日程,保持清醒,时刻明确下一步要做的事情;针对长远的目标,保持思考,想清楚长远意义和内在动机。

外观世界,借力前行

1.因为成长就是克服天性的过程,我们必须用觉知力和自控力去约束天性,否则就会被潜意识左右而不自知。

2.身体感受永远是进入当下状态的最好媒介,而感受事物消失的过程更是一种很好的专注力训练。它提示我们,身心合一的要领不仅是专注于当下,更是享受当下,而这种享受必将使我们更从容,不慌张。

学习专注:深度沉浸是进化双刃剑的安全剑柄

1. “正确的方法”通常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第一,有定义明确的目标,第二,练习时极度专注

好的学习模式是,在做A的时候彻底关注A,在做B的时候彻底关注B,A和B两件事情之间有非常清晰的界线。如果在做A的时候想着B,在做B的时候又想着A,那么意识工作的深度不够,潜意识也无法顺利开启,这种边界不清的习惯对能力提升伤害很大。

第三,能获得有效的反馈。

《心流》一书中提出:当人们对当前的活动感到厌倦时,说明应该提高难度;当人们对当前的活动感到焦虑时,说明应该保持这个水平专注练习,如此反复交替就可以让自己进入心流通道,沉浸其中。

学习力——学习不是一味地努力

1.主动降低学习的强度和难度,使自己处在最佳承受范围,既保留了学习的成就感,也保证了学习的挑战性。

2.速成是不可能的。因为能力圈只能一点一点扩大,所以只要我们遵循匹配规律,不断在舒适区边缘拓展自己,同时愿意和时间做朋友,那么我们注定可以持续成长,重塑自己。

打卡:莫迷恋打卡,打卡打不出未来

1.认知闭合需求,就是指当人们面对一个模糊的问题时,就有给问题找出一个明确的答案的欲望。一件事若迟迟没有完成,心里就总是记挂,期盼着早点结束;此事一旦完成,做这件事的动机就会立即趋向于零。我们之所以有这种心理是因为人类的大脑喜欢确定性,不喜欢未知或不确定性。

2.个体生命的本质意义就在于身心合一,去觉知真实的生命过程,这其中有禅意、有哲思,也有科学。至少在学习时,身心合一、极度专注是极为重要的前提条件,只有在这种状态下,人们才能从学习活动中收到精细、强烈的正向反馈。然而任务心态破坏了身心合一的状态,这种不良体验会加剧人们对学习活动的厌恶感,形成恶性循环。

反馈:是时候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学习了

1.是否有及时、持续的正向反馈,正是产生学习效果差异的关键。持续的正向反馈才能真正激发本能脑和情绪脑的强大行动力。

2.因为人类强大的本能脑和情绪脑虽然没有思维、短视愚笨,但它们超强的欲望和情绪力量却是非常宝贵的行动力资源,如果能让它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它们同样会展现强大的行动力,让自己像沉迷娱乐一样沉迷于学习。

休息:你没成功,可能是因为太刻苦了

1.刻意练习四要素”:定义明确的目标、极度的专注、有效的反馈、在拉伸区练习。

行动力——没有行动世界只是个概念

1.在初始阶段,强迫自己先做重要的事情,一旦进入正向的增强回路,你便能拥有强大的行动力——这正是增强自制力、提升行动力的秘密力,也就是把目标细化、具体化的能力——行动力只有在清晰力的支撑下才能得到重构。

“傻瓜”:这个世界会奖励那些不计得失的“傻瓜”

1.思考很重要,但光想不做,贻害无穷。当自己从来没有主动做成过一件事情的时候,总会以为做成一件事很容易,于是生出很多不切实际的欲望和想法,而欲望越多,就越做不成事。

行动:“道理都懂,就是不做”怎么破解

1.学习任何一门技能,本质上都是大脑中的神经细胞在建立连接。通过大量的重复动作,大脑中两个或者多个原本并不关联的神经元受到反复刺激之后产生了强关联。

2.道理再好,如果不去刻意练习,不去刺激相关神经元的强关联,这些美好的认知将永远不会真正对自己产生影响。

情绪力——情绪是多角度看问题的智慧

1.所谓心智带宽,就是心智的容量,它支撑着人的认知力、行动力和自控力。心智带宽一旦降低,人很容易丧失判断力,做出不明智的选择,或急于求成,做事缺乏耐心,难以抵挡享乐的诱惑。

2.每个人的头脑配置都差不多,但短缺压力会让人多一个后台运行的隐藏程序,虽看不见却消耗着大量的心智资源,任何能制造压力的事件都会挤占我们的心智带宽。

3.当一个人同时面临很多任务的时候,他的心智带宽就会降低,反而没有了行动力和自控力。

4.现代生活虽然缓解了生存压力,却又带来了自控上的压力。抵制诱惑和欲望无一不消耗我们的心智带宽

5.第一帖,保持环境觉知,理智选择;第二帖,保持目标觉知,少即是多;第三帖,保持欲望觉知,审视决策;第四帖,保持情绪觉知,谨慎决定;第五帖,保持闲余觉知,自我设限。

冥想:终有一天,你要解锁这条隐藏赛道

1.《暗时间》一书所说:能够迅速进入专注状态,以及能够长期保持专注状态,是高效学习的两个最重要的习惯。

阅读:如何让自己真正爱上阅读

1.想要快速成为一个行业的高手,最好的方法就是和行业专家交流,直接向他们请教,读书就是用最低廉的成本获取最高级的成长策略,这是所有人提升自己的最好途径。

写作:谢谢你,费曼先生

1.好的写作就是聊天,好的聊天也是写作。

运动:灵魂想要走得远,身体必须在路上

1.运动能够使大脑长出更多的新的神经元,这意味着运动可以在物理上让人变得更“聪明”,运动不是关键,运动之后的活动安排及环境刺激才是关键。

2.有效的模式是这样的:在运动后的1~2小时内进行高强度、高难度的脑力活动,

结语:一流的生活不是富有,而是觉知

1.留意每天生活中最触动自己的点。只要它在心头燃起火花,就把它摘取下来,复盘的方式也极为简单,通常只需3点:

①描述经过——以便日后回顾时能想起当时的场景;②分析原因——多问几个为什么,直到有深度的启发;

③改进措施——尽可能提炼出一个认知点或行动点。

2.一个人觉醒的起点到底在哪儿?那就是:觉知。当一个人能够觉知到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的时候,就必然会主动做出新的选择。

“如果你想要的东西还不存在,那就亲自动手将它创造出来。”最后一句话送给大家,因为笔记太多,做了些删减,感兴趣的可以去微信读书阅读,一定会让你受益匪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