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六顶思考帽践行

生育自由与道德绑架

2020-06-12  本文已影响0人  ABCVian金老师

最近,和大伙一块儿被杨丽萍和徒弟的新闻刷屏了。我这个对娱乐八卦不感兴趣的人,只是听说,连点开链接一看究竟的好奇心都没有。舆论炒作新闻,有很多理由,出去明星效应和话题人物带来的流量。这个生与不生的话题,也引起了老百姓尤其是80·90后人群的广泛关注。

70后还在勇敢地带着感恩心地生二胎。

80后已经被家里的娃折磨得恨不得塞回去。

90后看了前辈们的人生,机智的反思,很多人选择了“丁克”。

(以上内容没有大数据支持,纯属个人感受)

作为一个生于二胎家庭的二胎宝妈,从小计划未来要生两个娃,一儿一女,哥哥妹妹。不曾想,居然被我实现了。看过太多生二胎罚款的案例,本来还纠结罚款怎么办。结果愣是被我等到二胎开放了。于是光荣的完成了生育指标。有看到人大代表对三胎甚至全面开放生育政策的提议。其实“生与不生”背后,是个很大的问题。

80后作为独生子的一代,应该最能享受到优生优育的好处,结果呢?

却成了最悲催的一代,免费住房没了,免费读书没了,直接就业没了。更多人有的只是一纸文凭+没有爱的工作+车贷房贷+夫妻俩赡养(或啃)四为老人。

80后当中,混得最好的和最差的,都是现在还没结婚的。

90后作为新新人类,是最个性自由的一代。其实他们的选择从没有什么代表性,有早早结婚生娃的,有早早创业单干的,有自由自在不婚不育的。

说到底,在中国公民是有生育自由的,只要不违法,生一个,生两个,或者一个都不生,都是公民的自由。但是,国家也规定了公民的受教育权,也就是说,不生可以,生了不养不育,就是违法了。于是,80-90后自己生在物质丰富的时代,所以也都想把最好的留给下一代,在自己经历了求学,就业,种种压力之后,在生育观上应该说是最为纠结“又想,又怕”。

想,自己孤单长大,很希望自己的下一代有个伴儿。且不说养老问题,独生子女教养问题也是非常令人头痛的。我选择生两个,也不乏这方面的考虑。作为用人单位,我们更倾向于录用有兄弟姐妹的员工,更懂得感恩和与人合作。反之,独生子女在就业和职场中所遇到的挑战会更多(对别人来说是正常的,对他们来说都可能是挑战。)

独生子女教养,因为家里两代人疼一代人,隔代家养和溺爱的问题,在现在的00后身上也普遍存在。而且愈演愈烈。代际矛盾也逐渐加深。

80后的爸妈多是来自多子女家庭,所以祖辈能给到的照顾毕竟是有限的。但80后的爸妈却是最有空给子女带娃的一代。拿着劳保,过着退休生活,有兴趣爱好的自己玩,更多的老人还是选择帮子女带娃。80后基本都是双职工家庭或自主创业,不管是哪种,都是没人带孩子的,一方选择放弃事业照顾孩子,则经济压力就非常大。更多的事要面对心理上的失衡感。

我就是因为生二胎离开职场,选择回归家庭,但因为内心的安全感不足,没办法接受全职带娃的状态,最终还是折腾来折腾去,选择创业。所以生娃之前真的要做好准备。一旦下了订单,就不能退货。还得做好长期持久战的准备。

现在很多被催婚催生的育龄青年,不分男女,“谈娃色变”。

生娃=没钱,没自由,没时间,人生进入“时间都去哪了”模式。

这确实有来自各种压力下的不自信,也有对生命自主性的不完全判断。

不要孩子是不是就是终极解决方案呢?

1.不要孩子会不会少了跟同龄人的话题。

我们几个好闺蜜,在一起大家都是宝妈,聊的话题都是孩子,在这个丁克还是非常小众的年代。如果不要孩子,真的是要给自己换个圈子了。或许都不生孩子的凑一起玩也挺好,但是,无疑的缩小了自己的交际圈。

我也有一个发小,从小一起长大,女孩子,就因为读了个“护校”变成了“蕾丝”。从情感上,理智上,我对此都没有什么不能接受的,也觉得可以继续愉快玩耍,但我们现在分隔两地多年,她有自己的圈子,我没法理解和靠近。她的朋友们也多是女同性恋者,她们更有共同语言,更容易相互理解。虽然我们有从小打大无话不说的感情,但是性取向的不同多少也让我们有些隔阂。但我看她也生活的自得其乐,也就很放心了。

2.如何跟父母长辈交代?

虽然说已经是非常开放的年代,很多家长对同性恋的接受度也明显提高。但毕竟香火问题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想要真正放下这个情结还是很难的。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一书就充分阐明了,在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泱泱大国,能够有今天,能够有过去和未来,“人情”“乡土”有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若是说某个时代能够把这一分连接割裂开,是不太现实的,而且也不具有足够的积极意义。

3.人口负增长问题。

对于不生孩子,国家向来是给自由而且也强求不来,但是从国力的角度讲,目前中国人口负增长问题还比较严峻,所以生育指标几乎像过去计划生育一样要被大家重视。

从网上讨论“生与不生”话题的人群来看,主要还是80-90后的育龄青年,能够有不生这个念头的,多数不是因为真的养不起自己。因为那样的人都没空考虑这个问题。但凡能够提出不生的,多是对自己的人生有要求,有一定的知识水平,有一定的责任感,希望一旦生了孩子,就要做好孩子未来的教育工作。多数是担心子女教育问题。也算是考虑优生优育了。

但反过来想,这些人如果生了孩子,是比那些非计划生育地区的人,更有条件有能力抚养出更有优秀的孩子的。也就是说,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客观资源,同时也有选择权。而在山村里,越是穷的地方,越是没有教育资源的地方,人口数越多。所以强化未来的国力,应该提升城市人口出生率,同时增加山区、农村教育普及率和水平。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未来的国民素质。

优生优育,人人有责。

个人认为,这不属于道德绑架,只是看个人的追求有所不同。

但网上对于这些焦点人物的过度曝光,真的在我看来是一种对他人的不公平对待。

公众人物的生活本来就已经非常不自由,有因为这些隐私问题而大肆炒作。很多时候是出于第三方的利益。所以对这些新闻人物有深深的同情。无论是同性恋也好,不生孩子也好,都是个人的选择,旁人无权说三到四。

当然选择一种性取向,一种生育观,也是选择了一种不一样的人生。

4.不生孩子也解决不了自己内心的不安全感,只是没有孩子来当镜子,不那么明显。

5.孩子的生命有属于自己的自主性,不会完全由家长决定,即使再不堪的家长,也有可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即使不懂教育,只提供温饱,也很有可能比“直升机式父母”有效。

人生而平等,为自己负责。接纳自己,才能拥有真正自由的人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