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封情书给你 不过它藏在soul里
(一)
在日本神户某个飘雪的冬季,一个叫渡边博子的女孩写了一封信给自己去世的恋人藤井树,不料却收到了回信。原来在藤井树的家乡有一个和他同名同姓的女孩,而这个女孩恰巧还是藤井树的中学同学。
虽然两个藤井树在毕业后的日子不再有交集,但他们俩曾经相处的日子,无疑是最美的无声恋歌。对互相怀抱好感的两个人,谁也没有向前跨出一步,这成就了暗恋的朦胧之美,也造就了两个有情人深深别过的悲剧。为什么岩井俊二的《情书》之所以如此动人?是因为它的主人公,是大多数年轻人的缩影,许多内敛的年轻人都会对《情书》里的故事感同身受。
(二)
在《情书》中男藤井树为了让女藤井树主动找自己,假装无意地拿错试卷,为了和她多待一会故意说看不清试卷......他喜欢她,却连她的名字也不敢堂而皇之地喊出口,由于两个人同名同姓,他不惜借一些没有人看的书——当然借书不是为了看,只是为了一遍又一遍在借记卡上写下对方的名字。
如果那些只能被自己看到的笔迹,会发出声音,你喜欢的人肯定在一晃神里就能听见一万句告白。但是自己能看到的笔迹终究只能被自己看到,一场美丽的恋爱没来得及开始就永远在时间里画上了句号。
似乎很多时候我们在懵懵懂懂中就错过了很多人,等到蓦然回首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和那个他之间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即使生活什么都不缺,却还是好像少了一点什么。
这么说《情书》里的两位主人公还算是幸运的,起码多年以后命运给了他们一个揭开迷雾的机会,终究也能一窥对方心意了。但我们当中的许多人,没有这般备受眷顾,多半只能怀揣着一份感情自我消化了。
(三)
一个内向的人可以委婉到什么程度呢?
当我们对一个人说:“嘿,你的东西掉了......”其实我们并不想告诉他掉东西了,而是想说:“我们说说话吧。”
当我们对一个说:“好久没有看到你了。”其实我们也只是想说:“我很想你,我以为这辈子都没有可能见到你了。”
但是归根到底,我们都没有说出自己真正想说的话。而我们最大的痛苦也莫过于此,我们总是会偷偷假设:
“如果当初我勇敢,结局是不是不一样。如果当时你坚持,回忆会不会不一般。”
其实,我想我们都一样,愿望很小,只是在等一个主动告诉我们“你很好”的人而已,但这样的人是少有的,生活中更多的是谁也不愿意更进一步的迟疑。这种迟疑让我们的生活里爱情的火花都无疾而终。
漠不关心是现在大部分年轻人的面具,但却并不是实质。只是对于主动的人来说,主动、坚持的去做一件事并不难,比如说上前和心目中的TA说“hello”或者可以不要回应地去追逐。但对另一部分人来说,单是让别人知道他们真正在想什么都是一件难为情的事情。并不是不渴望爱,只是害怕自己不够好。
(四)
我身边有一个朋友,暗恋一个人。她甚至连他家住哪里、家里几口人、最好的朋友是谁、最喜欢干什么都知道,她和他的朋友都成为了朋友,却唯独没有和她暗恋的那个人说过一句话。
每次我问她,你怎么不去表白,她只说我过两天就去。实际上过两天就去的这个事情一直没有发生过。
几年之后,她说她不会再这么喜欢一个人;她说这是最美好的青春。但他却对此一无所知。我想如果她的事情是一个故事,那么故事喜人的发展不应该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吗?而不是将这样的喜欢凝聚成一封永远寄不出去的情书。
还有许许多多暗恋、错失时机的故事,但它们总结起来大致只有一个内核:要是自己能更主动就好了。但是问题就是自己主动不了。
你敢相信吗?在恋爱当中最大的遗憾,竟然是没有开始。
Soul#恋爱中最遗憾的事情#
人生当中的退缩多半不是有意为之,它是家庭、教育、性格、经历综合起来带给我们的东西,严格意义上并不是我们的过错。可是犹豫之后,男神挽起了别人的手,女神早就嫁为人妇。这种境遇并没有改变什么,反而让自己更加的退缩,所有没有勇气走出第一步的人,都在怀疑:难道是我不值得被爱?
在给自己下这样的定论之前,不妨给自己一个机会,就算不愿意踏出第一步,也要告诉别人:如果你愿意踏出第一步,我也愿意随之而来。
(五)
我们如果想要开始一段美丽的故事,最难的就是踏出第一步。如果你没有勇气做那个主动的人,那就打开soul吧。
Step1:点亮恋爱铃
Step2:恋爱铃响起后,他已经到你面前来了,不妨加满爱心值。
Step3:聊点什么吧
点亮恋爱铃,更主动的人就会找到你。正如你曾经相信的一样,有一个人会理解你的恐惧、包容你的怯懦,在他看见你以后会接受你的一切。
最好,我们都能成为主动的那个人,其次,我等你就来。
恋爱铃功能中仍旧保留匹配功能,有朝一日你遇见的Mr.Right也会是soulm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