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失语,惟石能言
“怀旧是现实这面墙上芜乱的杂草,不经意间,已经爬满了日常生活的庭院。”现代社会的物质文明,是建立在自然损毁的代价上,而在追逐物质文明的过程中,精神的委顿日益成为现实。
当一座座繁华的水上乐园取代了烟水轻笼的大明湖畔,再无法探寻那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春色半城湖”的迷蒙与雅致;当一矗矗摩天大厦取代了望朔受朝的大明宫殿,再无法觅得“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霸气与格局。当人类文明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亦在不断萎缩;在不断创新的同时,亦在不断遗失而在这灯红酒绿、喧器浮躁的世界中,总有那么-群人,宛若头头憨厚笨拙的耕牛, 默默地坚守着那积淀了千百年沧桑的文化和传统。

放慢脚步,放松心态,让我们重拾生活本来的细节,以专心致志的态度对自己的生活精雕细琢。 樊锦诗奔赴教煌,在西北的大漠风沙中兢兢业业钻研几十年,使莫高窟的壁画彩望"容颜永驻”;王津长居故宫,在修复文物的“老平房”一埋首就是四十数以精巧的手艺让无数古钟重获新生。在衰落遗失的边缘坚守,在快捷功利的繁荣里坚持。这不仅是种崇高的选择,更是种深沉的智慧。
文化是一条河,主流、支流、逆流与漩涡之间不断地激荡冲撞,才能持续形成新的河道景观。文化绝不是一幅死的挂在墙.上已完成的画:油墨已干,不容任何增添涂改。它是流动的、变幻的、发展的,它在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异域、东方与西方的交流碰撞中,不断地获取新鲜养料,不断地实现蜕变重生。恰如徐悲鸿提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的主张,将写实主义与传统水墨完美结合,推陈出新,创造出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我们也越来越少做梦了,因为在心灵的笔墨里已经缺乏这样描绘的激情。那种岁月深处的古典浪漫已经被现代的潮水浸湿了翅羽,成了-道遥远的梦影。或许,有朝一日回到故乡,处处公路纵横,高楼林立,一味建设软红香土,我想,那也是一种荒凉吧……
雕梁画柱固然兴旺,却总不如西湖风月,草木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