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如何与孩子交流
如何在家庭教育中与孩子交流并教育好孩子,一直是家长们比较困惑的问题,因为它没有标准答案,尽管先贤孔子曾讲过因材施教,但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教育方式只能由家长们自我摸索,我想在此就这个问题阐述一下我的个人见解。我以为,家庭教育中家长首先一定要学会用心的倾听孩子的诉说,并且要能够给出明确、适当的回应,这样才是与孩子有效沟通的前提。虽然孩子与家长不在一个思维维度上,但孩子是有独立思想和认知的,倘若孩子提出了问题,无论是学习知识点,还是同学相处,抑或是玩游戏,家长都要学会先倾听,家长与孩子说话时的耐心是非常重要的,不但要认真听完孩子的讲述,还要领会孩子想要表达的意愿,不能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指示,也不能回避问题左顾而言他,训斥或者与孩子争吵更无助于解决问题,只会导致孩子感觉与父母难以沟通,心理上的隔阂必然越来越深。在与孩子的交流的过程中家长应当注重情感,弱化期待,着重观察和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专注力。孩子们的成长都需要一个过程,孩子们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的,因而家长们要学会陪伴自己家如同蜗牛般慢行的小朋友一起前行。
其次,我觉得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尽所能的花费时间来陪伴孩子学习和成长,在陪伴中完成与孩子的交流沟通,在陪伴的过程中及时解答孩子的疑惑和督促孩子尽快完成学习任务,陪伴的意义就在于不能让孩子觉得学习是困难和枯燥的,家长们不能期望孩子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就具备自觉和约束自己的能力,要善于引导和解决问题,譬如我的孩子觉得语文课本中篇幅较长的课文难以背诵,我就与他同时朗读几遍并先行背诵出来,经历数次他就明白了原来背诵课文没有捷径唯有熟读;又譬如孩子组词的时候很机械不善于拓展,我就提示他除此之外有没有想到别的词语,让他能试着举一反三,通过与孩子的这种交流,了解孩子在学习中的困惑并协助他解决,孩子才愿意与家长交流,也才能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更要学会用平和的心态去教育孩子,而不能过于急躁和拔苗助长,要确信每个孩子都有其自身的特性和优点,切记不能把对待成年人的要求用来对待孩子。特别是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时,孩子的小心灵会难过,这时候就很需要家长的关心,家长要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并进行心理疏导,让孩子觉得父母在意孩子的感受。家庭教育中家长更应该关注的是自己孩子对于学习的态度而并非考试分数,能力的培养肯定比分数重要,在学习上绝不能采用粗暴方式迫使孩子学习,但也不能借口工作忙而听任孩子自行学习。要尽力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培养孩子逐渐学会采用自然的、自主的学习方式来学习,也就是常说的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理应是家长们应当所追求的正确教育方式。
此外,家长们要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教会孩子与老师以及同学相处的模式,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无助和有挫败感,家长要注重家校配合,要认识到学校教育是阶段性的、暂时的,而家庭教育是全程的、终身的,因而学校和家长应当是合作伙伴关系。家长要多与老师交流,准确把握孩子的学习动态,并建立起互相尊重的家校关系,相互的支持和配合,做到不苛求、多包容,家长要相信学校和老师在对待每一个孩子的教育上都是一视同仁的,不要被那些社会上的反向舆论所误导。唯有家校教育形成合力,才能找准教育的方向,对孩子的成长和人生有积极和正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