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时代
《第四消费时代》这本书作者是三浦展,是一个日本作家,作者1958年出生,1982年毕业于一桥大学社会学部,1986年成为市场营销信息杂志《穿越》(ACROSS)的主编,1990年进入三菱综合研究所,1999年成立文化研究所。他一直研究日本的世代、家庭、消费以及城市等问题。本书分成了4个部分讲述
第一部分:4个阶段
作者把日本的消费社会分成4个阶段
第一消费社会是1912-1941年,是以人口为导向的消费,人口增多,需求增多。
第二消费社会是1945-1974年,是以家庭为导向的消费,家庭黑白电视机,家庭电话都在这个阶段产生。
第三消费社会是1975-2004年,是以个人为导向的消费,个人手机,个人电脑都在这个阶段产生。
第四消费社会是2005-2034年,是以链接为导向的消费。用何帆老师的说法叫做社群。
消费时代第二部分:第二和第三消费社会的区别
作者给出了5个特性:
1:从家庭到个人
第二消费社会是以家庭为基础的,产品整齐划一,婴儿潮一代中的先进分子对这种消费索然无味,更追求个性化。另外20世纪80年代未婚倾向增强,单身人数增多,使得从家电到个人家电的变化加快。
2:从物质到服务
新人类一代大多出生于经济高速增长期,在孩提时代就开始被父母带着逛银座,所以他们是天生消费者。尤其是餐饮业,更多选择在外就餐,同时带动了外卖和泡面。
3:从量到质
婴儿潮一代消费的特点就是追求名牌,消费文化。在汽车方面,保有量增加的同时,也不断的变得高级,丰田的速乐娜,日产的西尔维娅,福特野马等装备的“未来系统”的概念车深得人心。
4:从理性,方便到感应,个性化
二战之后日本经济恢复之后,人们就开始思考如何享受生活,这个时候的关键词就是适合自我。大众开始分化成小众。这个期间DIY、半成品也逐渐火爆。
5:从家庭主妇到职场女性
更多的女性步入职场,市场的需求增加。产品越来越复杂。
第三部分:第三和第四消费社会的区别
作者也给出了5个特性:
1:从个人意识到社会意识,从利已到利他
人们开始通过交换信息来获得快乐,而不是持有信息自我满足,就像生活中的小事发到脸书上,会有人点赞。
2:从私有主义到共享主义
人们有了在私有和私生活中无法满足的愿望,从而开始寻求共享型的行为来获得满足。去一个自己喜欢去的地方参加活动可以获得更多的满足,还能结实同样兴趣的人,合租公寓增多。在中国就像桌游开始盛行,典型的就是三国杀。
3:从追求名牌到追求简单,休闲
进入90年代后,人们开始不断的思考自己究竟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但是无法得到答案。人们夹在相同和不同之间,就好像置身于两面镜子,无限的映射出自己的样子。
所以,第三消费社会的消费变得极其复杂,结果就是企业和消费者都疲于消费,消费者消费的时候还要考虑真正自己想要的,这实在是太麻烦,于是消费者决定和这些事说再见。不去复杂,寻找简单。
4:从崇尚欧美、向往都市到本国主义、地方意识
作者说在这一阶段人们对日本的传统文化的关注程度在不断的提高,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一代人是丧失故乡的一代,父母因为工作辗转各地,自己也因为上学辗转各地。这样对他们来说故乡不是一个地方。
5:物质到服务的真正实现,对人更重视
小时候就接受环境保护的年轻人,想要真正的环保生活,就必然不会选择大城市,而是去地方定居。另外第三消费社会产生了大量的产品,因此对第四消费社会的人来说,产品太多了。就像无论食物多美味,一旦超过一定的量,也会难以下咽,随着欲望的满足,人感到的快乐也会递减,最后甚至痛苦。所以消耗物品这一目的反而成为了享受消费过程的一种手段,也就是不希望短时间消耗大量的食物,反而希望能用更长的时间来消耗少量的食物,以获得更多的乐趣。
第四部分:未来的消费社会
在第四消费社会中,人们对物质的需求越来越弱,对,人际关系相对充实感越来越强。因此人们对物质的看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物质只是创造人际关系的手段。
未来几年消费的主力军成长于当下这个时代,他们亲眼目睹了父母的疯狂购物,从小就从父母那儿得到了各种物质享受,因此他们可能开始追求物质的质量而不是数量,特别是手艺品。追求人际关系带来的充实感而不是满足感,乡下的朴素而不是都市的繁华。
再过一段时间,这一代年轻人从他们父母那儿可以继承的房子已经五六十年,房子需要整顿和改修。出生率的持续降低,也就意味着每个年轻人能从父母那儿继承很多房子,而且年轻人一开始收入不高,最多相当于未来4个老人四套房子养2个年轻人和一个孩子。
这一代老年人有一天可能会生病,失去配偶,在经济上边的困难,他们早晚会意识到自身的缺陷。他们会意识到需要更多的家人以外的朋友,需要熟人来帮忙弥补自身的欠缺,从而渐渐认识到“共享”的必要性。在去年的逻辑思维跨年演讲中泰康人寿就在说他们在做老年人小区,大家共享环境。何帆老师在《变量》中也提到了阿那亚小区,也是一个靠着共享(社区)发展起来的小区。
总结一下,这本书写的是日本的消费情况,和中国还是有些不同。我对中国的消费并没有一个全方面的认识。但是从书中能看到人们生活都有一个终极目标,那就是幸福,交流和沟通是幸福的根本,那么未来几年连接还是主线,共享将是方式,这里的共享延展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