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首调关——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摇篮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三大革命根据地之一,石首调关作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早中期首府,经历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鼎盛时期,与监利周老嘴、洪湖瞿家湾一起成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不同时期的三个首府之一。
在调关镇西隅,长江水流最湍急的堤岸内侧,坐落着一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首府遗址遗址公园。
“1930年4月,中共鄂西特委机关迁驻调弦口,正式成立鄂西五县联县政府,后扩大为湘鄂西苏维埃联县政府。”站在公园内高耸的纪念碑下,调关镇宣传干事徐雅倩介绍,在鄂西特委的领导下,苏区26县开展了风起云涌的革命斗争,形成了以石首调关为中心,纵横千余里的赤色区域,主力红军发展到万余人。
同时,调关也是英雄的故乡。这片红色热土上,共有1万多名调关儿女参加了革命,其中涌现出了王尚荣、傅传作、廖述云、胥治中4位开国将军。贺龙、周逸群、段德昌、李兆龙等老一辈革命家也曾在这片红色热土上浴血奋战过。
为纪念这段光荣的历史,传承红色精神。1984年,调关镇修建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首府遗址公园。修建之初,公园共有16处革命遗址,后因长江干堤加固、城镇建设等原因,很多遗址建筑被拆除。2014年,为抢救、保护、挖掘和弘扬湘鄂西革命历史,调关镇在石首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调关矶头干堤内侧,即原革命遗址建筑群旧址处,重新翻建了这座公园。
“整个公园占地99亩,包括一座纪念碑、一个纪念广场、一座历史展览馆和一个主题公园。”徐雅倩说,历史虽已远去,但英雄从未被忘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首府遗址公园建成后,成为了石首市全市纪念英雄、传承文化,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先后迎来了全省各地1000多名党员干部参观,并接待了荆州多家单位前来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将 “调关矶头”这一著名的险点变成了景点。
万里长江横亘东流。九曲回肠之下,站在荆江之险——调关矶头,眼前的江面宽阔浩荡,而在这天线一侧,革命的洪流曾在这里激荡。
石首调关作为与洪湖瞿家湾、监利周老嘴齐名的革命首府,都有着贺龙、周逸群等老一辈革命家留下的红色印记,是红色事业在革命沃土上的赓续,记载着当地人民敢于与困难斗争的精神和勇气。
春日的暖阳播撒大地,首府遗址纪念碑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偌大的广场旁,56岁的王华菊与同伴拿出自家的捕虾网正在晾晒。“今年小龙虾行情还不错,自己田里的龙虾刚刚收完,应该能买上个好价钱,加上水稻的收入,生活应该不成问题”王大姐地告诉记者,她与丈夫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以前只知道种水稻,赶上天气不好水稻减产,收入也就减少。这几年,村里大力推广龙虾养殖,村里许多人都养上了小龙虾,自己也在村干部与农业专家的帮助下,学会了养殖技术。
王大姐朴实的脸上,流淌着点点汗珠,一边同记者交流, 还不忘手中的活计,对她来说,共产党帮助她掌握了赖以生活的本领,她打心眼里充满着感激。
“共产党是真正为老百姓办实事的,感谢共产党!”王大姐言语不多,但字字饱含着一位普通百姓对党的情感。
依靠人民,带领人民,服务人民。不论是在炮火连天的岁月,还是改天换地的今天,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时过境迁,如今的调关虽已烽烟散尽,铸剑为犁,但革命时期的精神依旧在这片红色热土上传承,指引着后辈人在新的征程上开疆拓土。
“近年来,全镇经济稳速增长,城乡面貌明显改观,重点工作成果显著,综合治理全面提升,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任务均圆满完成。”调关镇党委书记朱斌自豪地说,三年来,调关达成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成就。
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全镇完成土地确权8.3万亩,实现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6.7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2个,特色农业种养模式不断扩大,各类专业合作社不断做强,带动了一批又一批村民走上了致富路。2020年,全镇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6.17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亿元,新增规模企业3家,新引进招商引资工业项目4个,优势产业比重显著提升,产业结构占比进一步优化,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朱斌表示,“十四五”时期,调关镇将站在更新更高的发展起点上,以继往开来的新姿态,继续在乡村振兴上描蓝图、绘胜景,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富裕、幸福、美丽、现代化的新篇章。
高质量发展不止步,全面深化改革不停歇。调关这片红色热土,在波澜壮阔的伟大征程中,正以“将发展进行到底”的雄心壮志,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勇涉险滩、破浪前行,持续开创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