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习惯性打人,怎么办?(工具篇)
孩子会习惯性打人,是因为长期以来,每当出现情绪时,不懂得调节情绪,而是本能挥出拳头,而着行为又得到大人关注,就更加变本加厉了。
从原理看,上脑未发育完,无法很好链接到下脑,这就需要父母来做这份链接,成为孩子情绪处理器。帮助孩子把上下脑连接起来。
有哪些方法呢?
(1)提升情绪理解能力
1、情绪认识:
当孩子出现情绪现象时,父母帮助孩子识别到情绪,文字命名,并用语言表达。
比如:妈妈看到你耷拉着脑袋,是不是很委屈。
妈妈看到你,今天考不好,也不和家人说话,我想你是不是很沮丧,没考好,感觉很难过。
2、接纳孩子的情绪:
允许孩子有负面情绪的体验,限制孩子的不当行为,孩子有痛苦的权利。
3、父母日常生活的示范:
语言承认,分享,表达,讨论情绪
比如:侯老师讲到自己一个经历,有一天,老师和她的大儿子发生冲突,不顾向往。
老师说:“你用这样方式说话,妈妈感到不舒服,我希望你能够心平气和跟妈妈沟通。”
大儿子说:但是你一直带着生气情绪沟通。
老师有些不服,立即反驳到,“没有呀,妈妈没有生气。”
大儿子说:“你就有,你就有。”
老师楞了一下,她才意识到自己是带着情绪沟通的,她冷静下来:“妈妈承认,妈妈刚刚有些生气……”
老师承认完这个事情后,孩子反而不再对抗,而且开开心心做自己的事情。
(2)提升管理能力
1、情绪反应时:觉察情绪
可以准备情绪颜色卡,预警用(类似天气预警的橙色,红色等)
准备情绪颜色卡,当孩子感到有情绪,可以让他们提前拿出符合当时情绪的颜色卡,做好提前预警,父母等孩子情绪稳定再进行沟通。
2、复盘:和孩子一起同频发生过程,理解情绪以后,可以如何应对。(弟弟被哥哥打了后的复盘)
比如:复盘过程
侯老师有讲孩子,有一天小宝哭着投诉哥哥打他。
侯老师问到:“哥哥为什么打你呢?”
小宝说:“我踢哥哥一脚了。”
侯老师说:“哦,那以后不想哥哥打你,你该怎么做?”
小宝说:“我再也不踢哥哥。”
侯老师说:“嗯,这就对了。”
(3)父母的情绪处理器扩容:觉察自己的情绪
1、呼吸
2、区分孩子的情绪,还是自己情绪
3、先对孩子的情绪回应,再回应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