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击与包容
中国的儒家文化经常教导人们要有包容心,要容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佛教也教导我们要修忍辱,积功德,宽容他人的不足。布袋和尚的对联也说尽了包容的含义: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
宽容确实是一个很高的境界,一个让自己都欣赏自己的境界。我们很少有人愿意天天为些小事纠结烦恼,都希望自己能有江湖侠客的气魄,什么不开心的事情扭脸就都忘记了。
但是大多数的人还是忘不了的,虽然也知道不好,但总会控制不住的因为一件小事纠结很久,气很久。这可能是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认知达不到,二是因为攻击力没有释放出来。
认知达不到是说这个人比较幼稚,对于人和事物的认识都停留在不太成熟的阶段。你拍我一下,我必须还你一拳扯平,这才不吃亏,才算完。这是典型的小孩心理,只能沾光,不能吃亏,却参不透吃亏是福的大智慧,目光短浅、只看眼前。
而说到攻击性的释放就不得不提到内驱力这个概念:
内驱力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一种先天决定的心理成分,当它发生作用时就产生一种心理兴奋状态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紧张,这种兴奋和紧张能推动个体的活动。它包括了性的驱力和攻击驱力两个部分。攻击驱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攻击性。
每个人天生就有攻击性。当某个其他人或某件事令个体感到紧张焦虑时,他的攻击性本能地就会指向这个人或这件事,只有这种攻击的能量得到了释放,这个事件才算完成了,他才能够把事情放下。
如果他的攻击性被压抑了,暂且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他不能正常表达他的委屈、愤怒、和压抑,用平常我们常用的话来说就是“没有出了这口恶气”,那他的攻击性就没有出来。向外出不来,只有转向内攻击自己。好多抑郁症患者都有善于攻击自己的习惯:自责。
自责就是不容许自己犯错,不包容自己。指责就是不容许别人犯错,不包容他人。不包容的人是因为自己的内心有太多没有解决的问题,有很多委屈没有化解,有很多囧事不知道去找谁负责。他心里已经塞的像一团乱麻了,哪里容得下别人呢?
我好委屈,向谁去说?我们常常对自己,也对孩子说要包容别人,要懂得退让。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我们以为这就是包容了?其实这不是真正的包容,因为我们口中的忍和退不是不计较、不在意,而是没有能力和勇气去真正的面对冲突!
真正的攻击需要勇气,不怕被围观、不怕没面子、不怕别人的评价,敢于表达真实的自己。这样去处理冲突,讲道理,不吵架,你会发现这样解决才是真正的解决了,内心才不会再有压抑和不甘。而自己的内心平和了之后才能真正的放下,最后才能做到真正的宽容。
我们每个人都不需要带着面具生活,因为面具是给别人看的。我们需要活的真实,活出我们的攻击性,之后才有能力包容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