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散文

小确幸

2024-05-20  本文已影响0人  ruirui0822

从24小时吃喝拉撒睡的照顾,到早晚接送的天天见,再到如今的一周一天的相聚,上高中的蕊小妹就这样与我渐行渐远了。

这个周六的晚上,我们一起看了一场《奇葩说》的辩论:有杯忘情水,你要不要喝?结果一场辩论下来,才发现那些口若悬河口吐莲花的大神,要么是抑郁症患者,要么是性格障碍,却都通过辩论来找到与这个世界的握手言欢。我无端生出一丝怀疑:既然打辩论是一种自我救赎的手段,那他们以何种姿态教他人“好好说话”?

我和蕊小妹按规定,10点上床窝在暖暖的被子里聊天,海聊。

蕊小妹说语文在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课文后的赏析里提到一句,很多人对这部散文赞赏不已,评价很高,但有一个人却认为这篇散文算不得大家之作,这个人就是余光中。恰好前段日子蕊小妹中了舒婷《致橡树》的毒,买了一堆诗集回来看,其中就有余光中。于是蕊小妹找来余光中的散文集,看是何方大神口出狂言———最后对老先生的评价是:高山仰止。

她理解了余光中老先生的话,她说《荷塘月色》的情感单一,比喻浅显。而她读了余光中的散文,才知道“形散神不散”的“形”可以“散”到何种境界,因此散文中情感的抒发才有了感动人的力量,让读者不仅感同身受,而且还可以得到理性的升华,学到很多文字以外的东西。

接着我们就从散文散到了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和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说情感的抒发其实有很多种,有男子汉的百炼钢,也有小女子的绕指柔,所以奇葩说里的那些辩手举的例子都太极端,如满心战争创伤的军人、重度抑郁症患者、受到侵犯的小孩,唯独他们的伤悲是无处安放的。于是我们又“散”到了丘吉尔二战演讲的一个段落,他在演讲中以充满视觉冲击力的词汇直面英国人民遭受的战争挫败和信心动摇,其实都是以一种“我和你们的感受是一样的”表达拉近与听众的距离;汶川大地震时志愿者最好的救助方式就是静静地坐在悲伤的人的身边,听他们的嚎啕大哭,向他们传递“你的悲伤是如此真实”的信息——所有的哀伤,需有一个泻出的缺口。

然后我们“散”到了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儿》,莫泊桑的《羊脂球》,这都是学校的推荐书目。蕊小妹说这些作家都精于细节描写,如默德斯通小姐的箱子,每次关上的时候就像咬了谁一口那样狠狠地闭合下来,一个冷冰冰的狠角色就塑造起来了。而默德斯通小姐那又黑又粗的代替男人胡子长在脸上的眉毛,则让她代入了墨西哥女画家弗里达·卡罗的自画像。但是很遗憾,她觉得这两本书都翻译的不好,英语式的中文,自己都不怎么读得下去。

不知怎的,我们又“散”回到了奇葩说辩手的人格分裂,联想起瓦格拉的故事:他的《婚礼进行曲》究竟可不可以应不应该让人忘记他的人格缺陷?我说那天我深感屈辱却无力反抗的时候,突然就想起了海子的“姐姐,今天我在德令哈”,我说这些人就有这么伟大,虽然我不喜欢他们,却总有那么一个时刻,他们的作品就直直撞进你的内心,让你瞬间就找到让悲伤或是快乐可以得以诠释或是释放的共鸣。蕊小妹接着说:就是就是。

她读余光中的《黑天使》和《双人床》就感到莫名的激动,在笔记本上反复地抄写一些诗句。

“我就是黑天使,我永远/ 独羽逆航,在雨上,电上/ 向成人说童话/ 是白天使们/ 的职业,我是头颅悬赏/ 的刺客,来自黑帷以外。”

我们的谈话在蕊小妹大声背诵余光中先生的诗句中结束,这篇“散文”总算“散”回来了!

而窗外,夜色深重,万籁俱寂,我提醒她,小声点儿!

星期六晚上聊太久了,星期天上午没舍得把蕊小妹叫醒。她从小瞌睡就多,无奈高中住校后怎么也睡不够,每周就只有星期天能睡到自然醒。蕊小妹一觉睡到9点过,看到时间差点从床上摔下来,使劲埋怨我怎么不早点叫她:晚上要考物理,要看书!

蕊小妹一碰到数理化就灵性全无,上课全程坐飞机,而且飞不回来。我看着这个学渣娃娃抓耳挠腮的苦命样,突然想起前几天看到的段子:资质差的孩子是来报恩的!

是啊,资质差的孩子就是折了翅膀的天使,哪儿都飞不去,只有守在我身边。今天陪我吃牛肉丸,明天陪我烫火锅,晚上还可以跟我挤被窝,聊书籍诗歌,一起背诵"我哒哒的马蹄声是个美丽的错误"——这种生活真的也是一种小确幸啊!

星期天的下午,暖阳太美,碧云天,黄花地,我由衷地感到这个周末的幸福。而蕊小妹,返校准备学习和考试了。

在校门口,我们亲了亲彼此的脸颊,我说:辛苦了!她朝我挥挥手,说:妈妈,周末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