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花锦
文 | 一隻魚
绣花锦嗨,知道绣花锦吗?
当第一次有人这么问我时,我乍一听这“绣花锦”仨字,琢磨着是否是一匹精美绝伦的丝质刺绣锦缎,或者是一款芬芳扑鼻的新培花种。谁也不曾想到,绣花锦,这个秀气带着款款诗意的名字竟然是属于一种蔬菜的,确切的说,是一种青菜。
这时,你肯定会嗤之以鼻,不屑的认为,不就是青菜吗?还特么被冠上了这么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名字。当初我也是这么想的,可是当我第一次尝过这道菜时,我的味觉着实被深深地吸引了,由衷的感叹着:世界上竟然会有这么好吃的青菜!
古镇南浔其实,绣花锦,是湖州南浔古镇特有的名菜。对于这个,身为湖州人的我确实孤陋寡闻的有些惭愧,虽有一颗吃货的心,却缺少一副寻觅美食的灵敏嗅觉。细细算来,真正的与绣花锦邂逅相遇,一见钟情,也是才几年前的事。但是绣花锦却是由来已久,她的外形与普通青菜相似,只是菜茎稍细,菜叶的边缘有细细的锯齿形,叶面上的脉络富有一种蜿蜒的曲线美,相比普通的青菜,多了一份柔和、恬静之美。此菜炒熟之后,色泽依旧碧绿如翠,晶艳欲滴,让人情不自禁的有一种想品尝的欲望。品尝此菜,不仅菜汁中有一种清香,而且还有一种比普通蔬菜糯软得多的甘甜。此绣花锦菜,春、秋、冬三季可植,以严冬霜打后的菜为最佳。
绣花锦而且该菜种有一个神奇之处,就是农家栽种的最为正宗的绣花锦,其实只限于方圆几里的几个村,离开这片土地,移植到其他地方,那长出来的菜却会变种,不仅品相有异,口感也会变得略差。这不禁让我想到了“南橘北枳”,“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绣花锦也一样,离开了这一方水土,就会变种变味。因为不能大面积推广栽种,所以绣花锦的菜价,往往要高出普通青菜四、五倍,但是依然会有很多人趋之若鹜,争相购买。
据说,绣花锦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是与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西施有关的。相传,春秋时,越王勾践将越国的美人西施送给夫差,西施前往吴国,途经南浔古镇的一小村落。眼看就要离别故土,西施的心越来越沉重,她看到旁边有三间茅屋,便提出要住下休息一个晚上。触景生情,西施愁苦得一夜没合眼。她不愿去吴王面前献媚,恨不能自己变丑些。第二天蒙蒙亮,西施就来到屋前的小河边,将脸上的胭脂香粉洗了个干干净净,以致于河水的颜色渐渐地变成了乳白色。
西施一行重新上路之后,老农像往常一样挑水浇灌青菜。没想到,浇了西施洗过胭脂的水,青菜的样子一夜间就变了:颜色更绿了,叶子变软了,而且还长出了好看的花纹。老农感到奇怪,拔了几棵拿回家炒了吃。令人惊异的是,竟然满屋的香气,口感特别鲜嫩糯软,跟以前的味道完全不一样了。而且吃过以后,皮肤也变得格外光洁细嫩了。于是,老农舍不得吃了,把这些菜全部留下做了种。来年种了大片,长势茂盛,成片的菜地碧绿碧绿,软软的叶子铺满了地,上面的花纹像是一幅幅绣出来的画,漂亮极了,老农兴奋之下就把这菜取名为“绣花锦”。一传十,十传百,“绣花锦”在古镇一带也就越种越多了,所以绣花锦别名“美女菜”。
传说是真是假,我们自不必去探寻追究,因为绣花锦的确是名副其实的美味,以至于尝过此菜的每个人,都会对她情有独钟,赞不绝口,顿会觉得其他素菜索然无味,不愿再下箸。因此,绣花锦成了每一个初来乍到南浔古镇的人的必点菜肴之一,因慕名而流连,因喜爱而驻足。
绣花锦每次到饭馆里大鱼大肉的大快朵颐之后,一连好几天,仿佛每一个细胞都在滋滋的往外冒着油,浑身都不舒服。这时候,我就特别的想念那道清香软糯的绣花锦,搭配一小碗清粥,生活的惬意又重新回到了身边,顿感舒畅,通体清爽。
生活也是如此,灯红酒绿的繁乱,纸醉金迷的嘈杂,终会让人身心麻木,疲惫不堪。每一个生活在红尘中的人,都在众里寻找一方清幽,或是幽静的山林,或是素雅的着装,或是清淡的菜品,正如东坡的诗词里写道:“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因“清”而“欢”,即使是一道清口小菜,一碗白米清粥,也胜过大鱼大肉的饕餮大餐。
如果有一天,你踱步在古镇的青石板路上,享受着这江南古镇的清丽脱俗时,你可以随意走进一家酒肆饭馆,然后轻轻的招呼一声:“小二,来一盘绣花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