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子不同,也可以试试“强融”
Long time no see!
2018年1月,新年的开始,经历了离职、换房、入职,生活面貌“焕然一新”;初试了9.5-10-5.5、学SQL学费率学配adapter,整个人“老了十岁”(笑)。
入职新公司已然两周,尚处于了解业务阶段,但此“了解”是“在实战中了解”,直接怼上着急的工作开整,再抛出一句“不懂的问题随时问”。实际情况怎样呢?问多了会嫌烦,问少了确实不会干,跟不上1.5倍语速的同事的节奏会被报以无奈一笑,真是有点儿委屈呢。
所以,在这里想总结一下这两周踩的坑,探索下有什么办法可以快速适应新环境,所谓“圈子不同,也可以试试强融”。
一、克服不安全感
人们对不熟悉的环境自带不安全感。
在职场中,新环境可能意味着新的工作节奏、文化氛围、沟通模式、人际关系······起初不了解“习俗”,自然无法“入乡随俗”,这些学习成本不见得有多低,某些慌张和焦虑就这样产生了。这里建议多跟leader沟通,搞明白真正的“公司文化”(当然写在纸上的条例80%也具有参考性);多“察言观色”,确认普适的沟通模式,职场中的“标新立异”要建立在大众基础文化之上,不能轻举妄动。随着了解的深入,不安全感渐渐消失,接下来的重点就是在“安全地带”创造价值了。
二、具备责任感
求职时,写在JD上的“有责任感/主人翁意识/自驱力”,并不是说说而已。
首先将指派的工作当做自己的事(后期还要自己发掘新任务),而不是一件充满“丧气”的任务;其次想尽一切办法去完成它,英文“throw yourself into your work”形象表达了这种态度,将自己扔到工作里,不断淘洗这项工作,最终搞定它。
至于随着时间的推移,新鲜感/陌生感消失了,乏味感/熟练感愈来愈浓烈,如何保持热情,就是后话了。
三、会看资料
进入一个新环境,或许会有急于证明自己的感觉,但此时不安全感和陌生感尚未消除,做起事来总会茫然。成熟的公司会有成熟的培训制度,能够指导新人如何高效上手新工作,而很多创业团队则缺乏此项,基本靠新人自己摸索掌握。会看资料或许是高效途径之一,通过前人的资料来提炼总结内容方法,然后在怼到手上的工作中用起来。这里需要说明一点,如果有时间来消化这些内容是最好,在工作中也可以避免太多错误,但如果工作本身就很急,那么看资料20%,用嘴问80%吧。(微笑脸)
四、会问问题,多问一句
不做伸手党应该是职场人的基本素质,因为这是“动脑”的表现。但如果工作很急,自己看资料、努力用各种办法尝试解决反而可能浪费时间,此时就需要勇敢地张嘴去问。开篇提到了“问多了会被嫌烦”、“跟不上熟习工作套路的同事的1.5倍语速讲解”等尴尬情况,此时最重要的是调整心态,听不懂不是问题,不懂装懂才是问题,抱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态度直到问题被解决。此时或许会有挫败感,要学会辩证对待,首先对于陌生的工作,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其次如果无论如何都学不明白,那么只能证明这项工作不适合你罢了。
会问问题,还要“多问一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人”,我们在得到答案时也要多问一句“这个答案怎么来的?”,避免反复确认一项本质不变的问题而浪费时间,引起多方不适。
最后,圈子不同,也可以试试“强融”,针对的是怎样摆脱新环境的“新”束缚,尽快进入工作节奏。其他内容太多,后续或可一一展开探讨。
职场哲学太多,做一个“耐撕”的人、把握好平衡即可。虽然这“即可”也是需要通过很多经历、精力计算出来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