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随笔记心灵之约凡人日记

在淮阴师范学院2010年记者节颁奖会上的发言

2023-09-22  本文已影响0人  东方一任

本文原创于2010年11月7日,2010-11-13 08:05:32首发于人民网强国博客。

非常感谢传媒学院的赵院长、朱院长让我来点评这次征文比赛。通过阅读征文,我们惊喜地发现,同学们新闻敏感进一步加强,新闻写作能力在进一步提高,我们开始用新闻人的视角来观察校园,观察发生在我们身边事件的新闻价值。

本次校园现场短新闻征文大赛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敢于抢占校园新闻的制高点,紧紧把握前沿话题

新闻专业和非新闻专业的学生,写新闻最大的不同是前者能够敏锐地抓住某一个行业的难点、重点,及时的给予解决。作品《本科生导师制走进传媒学院》把导师制这一话题放在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这一大背景下来提炼升华主题。当然这类稿子还显得太少。《著名艺术家六小龄童受聘淮阴师范学院教授》就没有升华到淮阴师范学院在人才引进方面的举措做法,只是就事写事,一个很好的主题没写好。通讯《在爱国的号角下集结青春》选题重大,放眼祖国,视角开阔。

二、新闻要素齐全,时效性非常强

所有征文都注意第一时间及时予以报道。我们知道,新闻是易碎品,但要把它当成艺术品去雕琢。我们在时效性都抓得非常好,但如何把它作为艺术品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三、现场感强,让人有如临其境的感觉

大家知道,电视采访因为有画面,一问一答还是凑合的,观众能看到很多信息。文字报道只有问答是不够的,问又没问出特点,尤其特写,是现场特写,就更要有特定细节与场景描写。你写来的东西,让人看得见摸得着听见音儿甚至闻见味儿,那才好。作品《烈日下,30多学子体验抬钢管》现场感特别强,像一幅画,让你在烈日下,感觉父母的辛劳,懂得了报答父母的重要。《走进舞狮队》,写出了幕后鲜为人知的内幕。

四、参赛人数多,每一个人都是记者

有70多名同学参加征文活动,应该说,大家的积极性热情都值得肯定,希望这种热情、积极性能持续到我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在这里我也送给大家一句话:让我们对新闻充满热情和信心。

我也给同学们一些建议:

一是围绕各行各业的重点中心工作集中报道。比如高校,那就是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中心工作。

二是重大典型要深度报道。典型引路,一直是我们宣传报道的法宝。在如何做好典型报道,我也给同学们一些我的体会,供参考。七分采访,三分写作。重要的是做好采访。同学们的采访面往往较窄,没有达到对某个主题的多角度、较全面了解,仅仅局限在自己一两次采访的素材,就不足以成为全面把握情况的有的放矢的叙述者,只能是简单的转述者。没有把读者当成对象,这样的稿件一来捉襟见肘、空洞单薄,二来主题与立意往往不能明确——你到底要说什么?没有把叙述对象搞清楚就来行文,当然立意模糊。立意如果模糊,其他还能立起来么?

我以为,采访时要像个学生,什么都问;叙述时要像个老师,条分缕析,发现被采访者的亮点、闪光点,并把其放大到无限,全力以赴去做,去做到最好,那整个世界都十分美好了。

三是新闻宣传不等待。新闻不是少数人的事,大家都是参与者,都可以参与到这项事业中来。大家要主动出击,善于发现。这样,我们就会发现,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伟大的、美妙的、诱人的。谢谢大家!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