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美食美食

妈妈的厨房

2018-12-15  本文已影响8人  寂月灼灼
文/小灼

早上8点,你睡眼朦胧的睁开眼,听到厨房里叮叮咚咚的响声。

她在厨房里,系着黄色挂脖围裙,开始一天的忙碌。

她拿出黑豆,黄豆,枸杞,黑芝麻,红枣,五色拼盘,它们安静的沉在前一晚浸泡的水中,控水捞起,倒入空置的豆浆机。

蒸锅里的水已经开了,冒着腾腾热气,放入红枣,牛奶,鸡蛋,一笼白菜小肉包,盖上锅盖。

十几分钟后,这是我们的早餐。

她从冰箱冷冻室里取出牛肉,洗净,剁块状。用盐浸泡几小时。取出后用葱,姜,大料炖煮,又是两个小时。

牛肉炖到微软,关火。一部分切片,做了碗用醋,生抽,炒制的辣椒油凉拌的牛肉片。

剩下的用刀横切成块煮汤,又用萝卜和土豆炒制,下面条做面,一锅热腾腾的牛肉臊子面就出来了。

下午喝的是粥,淘米洗净,加燕麦,玉米粒,绿豆一起煲,煮粥要看火候,边煮边搅,香味渐渐散开,屋子里有了淡淡的米香。

再加上一大碟小菜,小菜争奇斗艳,有紫甘蓝,木耳,腌黄瓜,还有拌菜地溜子和糖醋蒜。

一家人就着小菜喝刚出锅的粥,有时会添一个小碗,给11个月大的孩子吃,他现在很是馋饭。

大人不能在旁边吃,若被他看见却不给他吃,是要哇哇乱叫的,声音大的很,会有些吵。

孩子下午通常是有一长觉的,单独睡在卧室里,最近发现下午做粥,势必能在我们吃饭的时候醒来,想来也是闻到粥的香气了吧,孩子的味觉远比大人敏感的多。

我经常会想,我生在这个家是有口福的,陕北人做的食物都很纯正,很有他们的特色,父母后来远到宁夏,却也融合了这里食物的特点。妈妈做的饭从此更加精进了,我常说她不做大厨太可惜。

但有时转念一想,她只适合在小灶里做给家人吃,不是外人的口味对不上,她若真的去当了厨师,反而做不到食物的随意感了。

经常出现在饭桌上的,是陕北的凉粉,面饼,臊子面,萝卜丝面,还有一种用土豆制成的洋芋丸子。

从小吃到大的洋芋丸子很好吃,陕西话叫黑愣子。通常爸爸将洋芋磨成糊,她就揉成圆团.

上锅蒸熟后等待凉却,凉却后的黑愣子吃起来很精到,沾上秘制的小料吃更是回味无穷,有些像小吃街卖的串串,但谁能想到这是用主食做的呢。

值得一提的是洋芋丸子的后续过程,若是一天没有吃完,还可以将黑愣子切成薄片,锅中放油清炒,期间可以加少许辣椒,盐等调料。稍微一炒又成了一道新菜。

最是要提及的还是她做的白色芝麻饼。白面是前一天夜里就发酵好的,加了牛奶,面酸碱适宜,被她的双手揉的光亮。

用擀面杖做三张圆圆的大饼,摸上一层植物油,些许盐调味,最后抿上一层白色熟芝麻,放入预热的锅中煎制。

煎至两面微黄,饼的四周金黄酥脆,轻轻一掰就能用手撕掉时,芝麻饼就煎好了。

她习惯将园饼切成小三角形,一层层的垒在盘子里,堆成一个小山,这个人拿上一块,那个人吃两块,不大一会儿功夫,盘子就只剩下空盘。

对我,在冬日里吃芝麻饼是一个享受,通常我爱吃刚出锅的,撕掉圆饼的最外一圈,很酥脆,沿着这一圈的饼吃起来很香。

写到这儿,我去厨房翻了一圈,她正在洗碗。

我只找到了一个厚红糖饼,就着热牛奶吃了,我听见食物在口中慢慢咀嚼的声音,伴着键盘的敲击声,感到有一种格外的暖意。

曾经看到过一句话,吃是一种很有仪式感的事情。

我分外认同,吃从来就不是单纯的填满自己的欲望,而是一种礼仪,有节制的填满腹部,选择好的食物来供养自己,是对身体的基本尊重。

这一篇文章是送给母亲的,谢谢她能给我这么多食物的美好。

感恩她所带来的。

-END-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