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探索互联网科技

作为主编,我玩设计自媒体的一、两年……

2016-04-08  本文已影响176人  学设计的猪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一脸懵b……

我竟然已经在设计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

摸爬滚打一两年了……

好多人都说你玩设计自媒体的啊,好牛逼啊!

还是主编啊,好牛逼啊!

必须声明,我只是个做内容的!

做内容的!!

话说,研究生毕业后,

我到了一家设计类的网络公司,第一次接触微信公众号。

一家超级神奇的公司,号称为设计师服务的业界龙头老大,

却连一个设计专业出生的员工都没有……没有……有……

带我的人手把手教我找图、做内容、发微信。

直到他辞职去干淘宝,我才知道师傅曾经是造船的。

一群不专业的人告诉专业学设计的人如何提升他们的设计专业。

想想也是醉了……

而我就这么混了一年。

话说当年编微信简直so easy!

扯一堆家居设计的图,配上一段敷衍的文字,一天就有大几百的增粉。

好的时候一天可以上千。

所以,只要你自己不作不懒,循规蹈矩,人生大赢家指日可待!

一堆嗷嗷待哺的小设计师以为看几张美图就可以摇身一变月入好几百万。

于是我们天天用图片给他们提供希望。

偶尔阅读量不行的时候,

发两篇鸡汤安抚一下他们失落的小情绪。


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在我接手微信主编这个看似高大上的位置后。

我倒是做了一些有良心的事,内容改版、图片优化、设计师转发和投稿甄选。

基本上和当初室内设计界公号内容的原始内容架构一致。

那时候跟着我的还是一些不知道什么专业毕业的小实习生。

一年工作成绩还算不错,偶尔利用平台耀武扬威地和设计师喝喝茶、收收礼什么的,活的也算有里有面。


好的平台可以让你有随时变现的资本,那些听起来格调很高,云里雾里的线上活动,不过是他们打着高逼格的幌子做的一次资源的变现而已。

昨天小伙伴推荐我9.9可以去听中国新媒体世界的第一次广告拍卖。

为这9.9的巨资我纠结了好久,最后毫不犹豫地花了20块去酷我买了一张《太阳的后裔》的原声大碟。

听着欧巴性感的歌声,一下午工作效率倍增。

没办法,你平台大你牛逼哎,你名气大你牛逼哎。

但我还是有权利用金钱去衡量什么东西在我心中最有价值吧。

别指望用一些所谓的新媒体、自媒体的调调来决定我的取向。

你们说什么就是什么,给你一个窜天猴你就上天呗。

作怪也请别拖上我谢谢。


说到作怪,发现现在很多所谓的公众号、自媒体都靠着这两个字在活着!

说的冠冕堂皇的都是借势传播,其实不就是无风不起浪吗,说出来打脸是不是!

那些个设计界大佬,真的看到你们天天在微信圈露脸我都要看吐了好吗!

屁大点事都要整个高大上的文章,一帮人朋友圈屁颠屁颠转发,一字排开了拍马屁,你们真的有意思吗?!

谁不知道你们的公关稿左改右改美化到玩耍的时候蹭破一小块皮都硬要编辑特意加上去写成是大地对你的亲吻啊!

怎么那么不要脸啊,大地要想吻你早把你丫摔成猪头了好吗!

还有那些翔一样的设计作品,真的做不好就不要为难文案君了行吗!

就算你让我把设计说明写成散文也不能让你的作品看起来上档次一些好吗!

毕竟你哪个物件抄的哪个大咖的作品我还是能看出来的好吗!

好歹我也是正规设计批评专业出身的,尊重一下我的专业会死啊!


回想那时候还是太年轻。

辞职后自己和小伙伴组团创业,一门心思地想做一个纯粹的公众号。

一家设计公司找到了我们,想让加入一起做互联网+

他们用一块颇有情怀的大饼打动了我,要一起做一个无功利的号。

一段时间的自由发挥后,我的领导开始“指点”我的文章。

你要做走心的、抓住设计师痛点的文章。

内容要贴合热点,你要去借势传播。

又特么是借势传播,有完没完了!


再一次辞职后,发现他们的文章确实都开始走走心范儿。

我总结一下,内容包括:

吐槽上司不懂事,吐槽客户太奇葩,吐槽设计师太苦逼,专注设计师打怪升级撩妹30年等……

一系列所谓戳中设计师痛点的内容,又矫情又哗众取宠,是我最后的印象。


后来发现,现在大多数的公众号都是这样。

节日刷日历,头条刷热点,死人了刷,光天化日酒店被胁迫也来刷……

内容大同小异,不痛不痒,但是热点一定要跟起来刷。

话说,你们每天写内容前是不是都要先刷个微博先?



当今天,做公众号的人群比看公众号的人群都还多。

当什么人都可以来炮制公众号内容之后(有些公众号还是特别专业的号)。

大家心里明镜似的清楚,公众号想要出位,就是要紧跟热点、创意新颖,同时标题大胆吸睛。

内容是怎么样,重要吗?


新媒体改变了内容的传播方式,让创意变得比文笔重要,这是必然的。

它可以让一万个韩寒、郭敬明脱颖而出,但是它不能成就第二个莫言,也成就不了下一个托尔斯泰;

它可以火起来一万个papi酱,但是这些改变不了赵本山、郭德纲的喜剧之王的地位;

一万个逻辑思维也抵不上你静下心来多看几本书,学会独立思考。


对于这种娱乐大众、大众娱乐的快速消费内容,人们偏偏买账,可是谁还能记得自己看过的最近的一本书?


有人说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纸媒的地位,简直扯淡!

你以为哗众取宠可以改变这个世界,可能吗?

它只会让一些一瓶不响半瓶咣当的人变得更加浮躁,

却让真正有底蕴与积累的人有了更好的思辨能力。

不然还要继续深造做什么,每天刷微博、学会作死就行啦!


后来我继续学习、考试,沉淀自己总好过掏空自己取悦别人。

期间我也面试了几家公司,用这样一堆现在流行的新媒体运营思维,

再加上我的巧舌如簧貌美如花轻轻松松地找到了好几家条件不错的公司。

他们期待好的条件可以让我加入他们,并期望我带领他们的新媒体团队蒸蒸日上。

但是,

我再也不想编微信了!!


最后我选择了一家全国500强公司做品牌运营,

上了一个星期班之后我才后知后觉,

我竟又误打误撞进了自己的老本行,做起了编微信的拿手活儿。

……

互联网像是一把出鞘飞快的刀,淘汰的是一群不服现实坚持自己的旧人们。

大概这就是所谓的,世事无常吧……


ps:

我只是个做内容的!

不要再跟我说玩自媒体、玩资本,

不要再跟我说“玩”这个字,

好像说的你们这些把粉丝当傻子作怪揽钱的手段多高大上似的……

THE END

crazydaily: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