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自己的原点

2019-01-21  本文已影响0人  辣椒的sister

2019年第三篇周记

人的感知层的样貌会变化,身份角色会变,所拥有的资源也在变化,能力圈也会不断拓展。但如果你没有找到让你快乐的真实原点,你的存在感会无处安放。

                                                                                                                     ——梁宁

一、    能量港

这周一直有个词在头脑中盘旋—情绪,源于收听的产品思维课和K叔的自律课程,突然发现两门看似不相关的课程却都有同样的观点。

梁宁老师的产品思维课真是要重磅推荐下,这门课程不仅仅是关于产品的课程,更是关于职业选择、人生规划的课程。课程内容不仅仅是传授你如何打造出一个好产品的心法,更启发你如何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好产品,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个人的情绪基层。梁宁老师对此的概述是:一个人的情绪操作系统,就是他人生的原点。

她有一个很有趣的比喻:如果把人想象成一部手机,情绪就是底层的操作系统,有的人是IOS,有的人是安卓,大家版本号都还不太一样。你后天学习的知识技能,都是安装在底层操作系统上的一个一个的APP。

初听到这段话时,只是觉得很有趣,从未听人如此描述过。可随着课程学习的深入,特别是这段时间K叔的课程也是与个人情绪控制有关,越来越感觉到这个比喻的精美绝伦。

我们经常说:学了很多道理,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我们后天学习的东西,都是理性的,理性是把人往回拉的力量。什么意思?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理性都是意识层面的,都是别人灌输在你体内的,而真正在关键时刻能对你的行为起作用的是你的潜意识,即你的感受、情绪。梁宁老师有个生动的例子:就像你陷入爱情了,你被愤怒、恐惧控制了,就好像手机系统崩溃了,所有的app全废了。

K叔在《只需8个步骤,让自律成为你一生的习惯》中提到,我们的行为形成了习惯之后,就会被存储到一个叫“基底核”的组织中,然后基底核就会自动指挥我们去完成一系列的行为。所以,你以为是你头脑中的意识、思维在指导你的行为、你的习惯,但其实是你的身体本身,你的感受传达到身体,从而在身体中储存下来,形成你的潜意识。

我们经常听到,大公司的职员因工作出了问题而弃世,不是他不懂珍惜生命的道理,而是当情绪操作系统崩溃了,能力是不起作用的。人的情绪是底层操作系统,能力只是上面一个个的app。

既然如此,我们要如何做呢?

(1)  找到让你快乐的东西。

你会对某些东西感到愉悦,这个东西持续给你满足感,你可以一直花时间在这里,不厌其烦,这就是上帝给你初始化的操作系统的密码。

我们都知道一万小时理论,为什么一个人可以在这件事上花一万个小时呢?有些人可能是迫不得已,但多数人应该是在深入体验中,扎到了满足,找到了愉悦感。持续的满足和愉悦,才能撑一个人持续投入一万小时。

说到我们的108自律营,自律不应是一件痛苦的事,应是你能够感到愉悦、获得满足、有不断动力前进的内驱性行为。这周K叔在课程中提到,自律本身不是目标,只是实现目标的手段。结合梁宁老师的内容,我对此更进一步的理解是:只有通过自律,才能帮你完成你心心念念的目标,而只有那些让你获得愉悦的目标,才能帮你在目标实施过程中完成自律的蜕变。

OKR、Science模型等都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术法。就以OKR为例,之前在周记中也提到,前提还是在于你的愿景。如果不是给你带来满足和愉悦的愿景,即使你制定再精细、严谨的计划,都是无法长久持续的。

(2)  挑战

上面的情绪系统着重强调的是愉悦,但还有一种情绪,甚至比愉悦的动力更强大,它就是恐惧。有时候,你看到一个人兢兢业业,完全忽略自我的身体感受和家庭体验,一切以这件事为核心,彻底忘我。他是因为愉悦吗?很多时候,是因为恐惧。我们参加108自律营,是因为我们真的就那么喜欢自我鞭策吗?不是,是因为恐惧,害怕被时代抛弃的恐惧。K叔最早开始自律行为,是因为愉悦吗?不是,是赚钱养家的恐惧。

恐惧是一种动力,但恐惧更多时候会困住我们的手脚。我娃娃很小的时候,看到火,会伸手,因为她没有恐惧。后来我们教育她,哪些地方不能碰,因为有危险,因为怎样怎样。现在看到火,她就不会伸手,因为她开始产生了恐惧。

梁宁老师对此的经典描述是:看到一个人的恐惧,基本上就知道了他的边界在哪里。K叔昨日课程中提到逆商,为什么有的人可以触底反弹,有的人就会一蹶不振,甚至放弃生命?因为每个人的恐惧点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恐惧点低,无法直面自己的恐惧,不是欠缺了某个APP,而是你的内在操作系统只能支撑你到这里了。

想改变现状,必须直面恐惧。如何直面恐惧?挑战,挑战,再挑战。K叔在课程中提到成长性思维,提出了三步:改变自己的勇气→不在意别人的评论→不害怕失败,其本质也在于要勇于挑战。

每一次能力的挑战相当一次重启,会训练我们的心智。当你知道挑战一种新能力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后,当你再遇到困难,你就不会轻易中途放弃,能管理好你的预期、情绪和意志力。可以从小挑战出发,就像我们一直强调的微习惯,其实就是微小的挑战,一次次训练我们的心智、增加我们的体验、突破我们的恐怖边界。

所以,我对于自律的期望是,自律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正常,无需启动意识。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我想,那也会是我找到了自己原点、可以直接自己恐惧的时刻。

二、 知识湾

这周经济学学到一个很有意义的概念:租。经济学中租的含义是,对资产的付费。这里所说的资产含义非常广,包括土地、矿山、人的才能、发明创造,甚至是特权,只要能够带来收入的就叫资产,而对资产的付费就叫租。

如何理解这个“租”呢?租是一种相对旱涝保收的收入。比如说,我们公司给我付的工资是兢兢业业工作的,但实际上,我今天抽出一个小时来完成周记,这个时候,公司并不会因为这样而炒我鱿鱼,我就赚了一小时的租。既然租是白赚的收入,就像我不管认不认真工作,公司都会付我一样的工资,那我是不是可以就天天上班无所事事呢?这里涉及到租的另一层含义。

现实生活中,随着时间的变化,随着竞争条件的变化,真正让你旱涝保收的情况并不存在。实际上,旱涝保收这个概念是相对的。我上班时间努不努力工作,是不是认真研究项目,是不是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所有这些都会对我的收入产生长远影响。

因此,可以看出生活无处不经济,对于工作也是如此。我们要知道自己的价值和价格,这取决于供需关系的变化。为了获得更大的价值,就需要我们提高租差,实现租差一方面可以被动地缩短自己的工作时间,另一方面可以主动地扩大时间争取更大的基数空间。

三、  家庭生活

这周就辣椒专注力培养的问题与爸爸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双方的侧重点不太一样。我是注重给辣椒自由空间,尽量让她自由发挥,但爸爸指出,自由也是有度的。

确实,自由和规则如何兼顾,是目前家庭教育中需认真思考的话题。

由于我妈妈是老师,所以我自幼成长环境比较严厉,就比较羡慕那些在宽松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我一直以为那样是好的,但学了心理学后,慢慢有所改观。

这个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父母和家庭,我看中了别人家的宽松,可能忽视了别人家孩子背后独自成长的艰辛。曾经,我们提倡“放养”,可被“放养”的小孩却十分渴望无助时能得到父母的帮助和关心。

心理学中提出,做60分的父母。武志红老师在他的心理课上倡议父母做麦田里的守望者。但无论是60分父母,还是麦田守望者,都需要父母首先去定义60分和40分的界限在哪里,麦田的界限在哪里。

再者,在对自己逐步的观察中,我也不禁冒出一个疑问:有时候的宽松到底是孩子的需求还是我自己的需求?说实话,刚开始冒出这个问题时自己都吓一跳,深入去感受后,慢慢发现,由于自己从小在严厉的氛围中长大,所以有时会不自觉在孩子身上映射出自己的内在小孩。就像那些把自己希望、理想寄托在自己孩子身上的父母,他们把渴望实现梦想的内在小孩映射到了亲生孩子身上,而我把渴望不被约束的内在小孩映射到了辣椒身上。武老师提出,一个人外在关系的模式都是其内在关系的反映。所以,给辣椒多少自由度,恐怕还需先充分了解我自己内在的需求。

这个课题终将是一生需关注的。

四、  上周计划复盘

这周比较狼狈的是,周记时间未安排好,导致有些慌张。下周由于要出差,而且孩子她爸最近特别忙,周末可能腾不出时间分担家庭事务,需提前做好规划。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