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提问,并不都是爱思考
全文 1648 字 | 建议阅读 3 分钟
文 | mickjoust
我们都知道评价一个爱智求真的人的标准之一就是,这个人能不能提出一个好问题。
随着问答平台的兴起,大家在遇见难以解决的问题时,都会选择在平台上提出一个问题。
于是,我们不禁会问,这些提的问题里,有多少是对问题的?
当然这个对的标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然而,不经过思考的提问,就肯定达不到这个标准。
1.
实际上,稍微留意问答平台上的问题,我们就会发现,大多数的问题都是重复提出,比如,如果克服拖延症?如何交到朋友?等等......
这样的问题可能有人看见了回答一下,没人看见了也就没有得到解答。
而有时甚至能看到很多提出了很多问题的人,可我们仔细观察却发现,他们提的不是一些只需要搜索就能解决的问题,就是一些别人的经验并不一定适用的问题。
换句话说,很多人只是为了提问而提问,甚至是只要有一点不明白,马上去就提问,看上去很爱思考,而实际上可能只不过是不停地重复固有逻辑。
这个逻辑就是,如果遇见问题,就去提问,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解答。
而这样的提问,即便提得再多,可能最后一点作用都没有,因为根本没有进行思考。
2.
这也是我们常说的,看上去很会提问,实际上只是在甩锅的提问。
遇事就提问,并不是好方式,更不能做到训练思维的目的,但是很多人误以为只要提问就是在思考,却忘记了在面对问题时,先要尝试自己解决,在无法解决后再提问,甚至连提什么样的问题都要思考一下。
大多数人的提问,却还是停留在,这个我不会教教我,那个不明白帮我解释解释的层面,并没有触及到本质核心。
比如,很多人会问如何克服拖延症,很多问题下面有很多很不错的意见和建议,有时我在看这些评论都能收获很多,可过了一段时间就又重新来问,该如何克服。
难道之前说的方法不行,还是因为什么原因没有执行而导致的没有效果,就这样没有了下文。
克服拖延症本身就是需要利用方法不断实践的过程,而不是说提出一个问题,有人解答了,然后知道了就算了。
可现在很多人都是这样的,换句话说,他们并不真诚,说不听一点就是,以提问的名义来胁迫别人为自己服务。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打着很多口头旗号来浪费别人的时间有很多,只不过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关系,很多人没有拒绝,而导致了这些人进一步的侵蚀。
甚至严重的,有人在征求别人的意见后,不满意的时候,还会责怪别人不帮忙,这样的提问和胁迫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而还有很多人,是看见朋友提问,自己也跟着学着去提问,甚至都不知道提问的是什么,有时故意提问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
仿佛我们随时都在提问,却都是在提问没有经过任何经过思考的问题。
3.
如何做一个能真正问对问题的人?
方法很简单,不要急着把问题抛出去,先尝试自己解答。
分解下来有大致三步——
首先,从问题出发去搜索试试。
使用搜索引擎,调研,分析等办法,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尝试解决问题的态度去试试看能不能回答问题,而不是遇见问题就躲避。
比如,如何克服拖延症,可以先搜索,看大家怎么看待拖延这个问题的,有哪些反馈?有哪些是经过实践后有效的办法等等。
然后再自己去亲自实践一下,看是不是有效,是部分解决了?还是完全无效?或者换一个方法试试?
因为太多人并不是真心的想要个答案,可能只是为了提问而提问,而那些真正想要解决问题的人,并不是只有提问一条路。
其次,就是要做一个真诚的人,或者说做一个时间上为别人着想的人。
真正能提出好问题的人并不是什么都不知道,很可能是知道但还差一点就能被解决,甚至已经能够解决问题,都不需要提问了。
提问是检验思考的途径,同时体现了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遇见难题。
因为如果方向走不对的话,很可能就是陷入了为了提问而提问。
提问可以是为了解决疑难问题,也可以真正的提升思维,因为在提出一个好的问题前,需要大量的思考,而不是完全不思考,看别人怎么思考这个问题。
同样,通过提问来提升思维,是先深入到问题中去,并不断寻找解决方案来尝试破解这个问题,和什么都不知道,只想一步捷径完成是完全不同的。
持续践行
提问和很多行动一样,不是抛问题给别人,而是给自己一次思考的机会。
欢迎留言,期待你的行动故事。
持续践行,我们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