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认知:在写作这件事情上,如何进步更快?
今天阅读成甲老师的《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这一本书。
里面提到”认知深度“这个概念,有一点心得体会,和你分享一下。
01 首先,什么是深度认知。
举 一个例子,有人问深圳的房价为什么这么高?
有人说:是炒房团弄的。
另一个人说:北京地少、人群的购买力又强,供需不平衡,再加上行政资源、教育资源的稀缺性,所以推高了价格。
可以说第二个回答要比第一个回答有深度。
这其中有什么差别呢?有三个方面:
1、从形式上看,简单回答只是针对具体问题和事情本身做出回答,而深度回答则是分析现象背后的规律总结原因的回答。
2、从思考深度来说,简单往往只是情绪化的表达、从第一感受来回答;而深度回答则是有实验验证或者科学数据分析支持的结论。
3、从效果上来说,简单的答案往往只能解决一个特定的问题;而深度回答则能更普遍地解决类似的问题,可以由表及里、举一反三。
由此,我就想到了我最近一直学习写作,在写作上日更了36天。
我对写作的认知是在一个什么样的层次上面,如何让自己的写作进步得更快呢?
这个问题值得我好好思考、深度思考。
因为虽然现在我每天在写,但是我能确定,我写作提升的速度还是比较慢的。
我当然知道,不能急躁,得慢慢积累,得坚持练习。
但是,我还是想在坚持刻意练习的基础上,让自己进步得更快一些。
从成甲老师的书中,我了解到认知深度这个词,有一丝体悟。
02 为什么我写的东西没有很多人看,也没有很多粉丝关注。
本质是还是没有价值。
进一步,为什么没有价值,因为我自己对要写的东西的认知深度是不够的。
对任何一个主题,如果我写的是泛泛而论,摘几个网上的例子来论证,总结一个观点。
观点没有独特性、没有信息增量,没有结合自身的思考,那么这篇文章就是没有价值的。
没有情绪价值、没有使用价值。
所以,归根结底,要想进步快一点,就得对这个主题有深刻的认识。
比如,这个主题下面有哪些相关概念、主题?
有哪些思维模型、有哪些心理学、科学的实验数据来支撑?
发展的过程是怎样的?
是否对这个主题相关概念的关系有清楚的认识?
适用边界是什么?
哪些大V写过这个主题,他们的切入的角度是什么,我去写能不能写出新意、有没有新的体悟给读者以价值。
在这个主题上面一层层的追问、深入、抽丝剥茧,这样得到的内容才是有价值的。
03 在写作这件事情上,如何进步更快?
我想到一个策略。
抓住一个主题,反复写。
比如《自律》
什么叫自律?自律有什么好处?怎么做到自律?有什么方法论?
自律相关的概念有哪些,怎么才算自律?
提出100个问题,并且回答它。
每次的回答,都是提升认知深度和广度的过程,每次都要做到有新知、有新的信息增量,不能炒现饭。
如果写上100篇关于自律的文章,我相信对自律的认识将超过99%的人。
为什么?因为所以有专业知识、经验、概念、理论,最新的研究成果,在互联网都可以不花什么代价得到。
你要做的就是,把这些知识点融汇贯通,结合自己的实践、思考,变成自己的,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这就是知识体系的力量。
要实践这个方法论。叫做把知识榨干,萃取成晶体,存储在自己的大脑中。
同时,我相信这套方法可以迁移到任何领域的学习上面。
04 为什么要这么做?
我们所处的圈子,我们做自媒体、或者宣传营销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
是运营技巧、文案逻辑、混圈大法、流量思维?
不是,这些都重要,但是最根本的不是这些东西。
最重要的是要有穿透力,要能透出你所在的圈层,到达互联网上的千万个节点上。
如果写一篇文章,只在所在的小圈子里传播,你的价值是无法最大化的。
就像我写公众号,我的私域里只有5000个用户,那么,如果他们不愿意转发、传递,就无法透出我这个圈层。
阅读量永远只有这么多,影响力永远只有这么大。
即便我天天写、天天发,也用处不大。
所以,得换一种思路。
要深、要专、要聚焦在一个点上。
这就像是钉钉子,你弄一个很尖的钉子,只需要很小的力气,轻轻一钉就进去了。
相反,如果底部被磨平,不锋利,就需要十倍的力气来钉。
针对一个大家都关心的话题,写精、写专、写得不一样、写得有价值。
各种扩展、思维、新的认知,这也是快速的自我迭代过程,提升自己对于主题学习的把握能力。
只有写出有价值的文章,才能给用户关注你的理由。
日更第37天,进度37/365,都看到这里了,不妨点个赞,关注一下。^_^
每天更新文章,相信日更是一种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