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秘密(1):开始记录我的基金定投
简书上看到了简友贺喜仁的系列文章,觉得他的文章特有意思,主要的是几乎所有的文章都用同一个标题——《人人都能成为有钱人》,并用相同的配图。这种形式很吸引我,也引起了我的思考,于是我也萌发了用同一个标题写一个系列文章的想法。当然,写文章的目的最主要是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从而更好的反思、改正自己。
一、世界上最大的秘密
一直有这样一个想法:世界其实是我们对“现实世界”解读后得出的一种模拟和抽象,而人的行为就是建立在这种模拟和抽象的基础上。简单点说就是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人是会成长的,即世界观会发生改变,相应的人的行为也会随着改变。变化是一定会有的,但变化的过程却不一定清晰。一个人的世界观为什么会改变以及如何改变,他的行为是如何改变的这种细微的过程,尽管可定有很多人研究,但却较难找到直接的材料,或者即使有直接的材料也很难让人信服。基于此我决定写下这个系列。主要目的是记录下自己的成长,包括世界观的改变和世界观如何影响一个人的行为。
但世界观和一个人的行为是很宽泛的东西,要想写起来并不容易,我决定从一个较狭窄的方面切入——我的投资思想和行为是如何改变。看看我世界观会对我的投资行为有怎样的改变,最主要是在基金投资中的表现。同时这也契合我一直来磨炼自己临界知识的方法:在不同的时间及不同的场合运用同一个临界知识,而我想要学习和应用的重要临界知识之一就是——复利效应。
图片来自百度世界上最大的秘密是什么?据说有人问过爱因斯坦:你觉得世界上伟大的发明是什么?爱因斯坦没有提到自己的相对论或者光电方程,而是说:复利。我认同这一观点,因为复利是世界运行的基本规律之一。中学数学一定会教指数增长模型,这是复利效应的数学表现形式,同时很多鼓吹长期投资的人一定也会搬出复利这把大杀器。复利的效果是惊人的,这毋庸置疑,但现实世界中为什么少有人用复利这一模型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呢?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复利本身的特点:复利效应开始时的增长极其缓慢,甚至短期内很难看出效果,而人脑喜欢鲜明的刺激,这种缓慢变化让人觉得没有变化,久而久之会产生疲倦感,进而放弃。
二、复利是种数学模型。数学是种精确的科学,只给出几个初始假设其推论一定是正确的。因此,复利的数学模型是精确的,只要初始条件给定就能推出任何时刻的结果。但在现实世界中,却难见精确契合这一特点的事物,其初始数量p、周期t和复利率i这些参数都可能随时间不断变化的,有时甚至我们会发现出现相反的效果。正因为这一特点导致很多人认为复利效应是不存在的。其实他们是误解了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律,世界底层运行规律除了复利效应之外,还有就是概率论,并且复利效应的表现和概率论息息相关。概率论表明这个世界不是确定的,即使你选择做大概率的事情也可能得到相反的结果,从概率的角度来讲这是必然的。反映到复利上来就是即使复利的效果惊人,但在现实世界中也可能在早期表现不出它的效果。对于概率世界,要想获得好的结果,我们就得选择做大概率的事件,并重复做。所以复利效应也是如此,只有足够长的时间才会显现出它的效果。
三是复利的概念看似简单,但要如何运用复利模型来指导现实世界的行动却并不容易,知道与做到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要克服这一困难,首先我们得认出生活中什么是具有复利效应的事。复利其实就是A行为导致B行为,同时B行为对A行为有加强(或者减弱)作用。比如说你把钱存在银行,本钱会产生利息,到了下一周期,本钱还会产生利息,同时上一周期的利息也会产生利息,所以存钱是种复利行为,从结果上来说只要时间足够长,无论存多少钱,最终都会在数值上变成天文数字。但我们要明白,这只是在数值上变化,实际上由于货币贬值的速度始终大于存钱的利率,因此只要时间足够长,无论你存多少钱最终都会变得一文不值。同时培养一个好习惯也是一种复利行为,长期坚持一个好习惯最终会使你收益无穷。在认识到有复利效应的事还远远不够,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你还得坚持做这件事才能使复利的效果凸显。之所以想要写下这个系列,也和我认为反思是种具有复利效果的习惯有关。要看到明显的复利效果,重点不在于会不会,而是在你能不能坚持,能坚持多久。
二、我的定投策略
以上是我的理论部分。理论很重要,正如我说的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但光有世界观不行,你的拿出你切实可靠的方法,否则无法行动。
我在基金定投方面的策略很简单:坚持定期不定额,止盈不止损。
例如:
图片来自本人由图可以看出,下一周期的投资金额与上一周期的盈利有关,累计资金等于每周的投资和上周的盈利,其每个周期的绝对增加数值是一样的。同时要注意,在你获得了预期的收益或者指数明显处于高位的时候进行获利了结。其投资的逻辑有存在以下几个小问题。
1为什么选择投资基金?我认定我国的财富是一定会积累的,尤其是我国还是一个发展较快速的国家,财富也一定会以较快速的方式积累。上市公司是我国最优质财富的代表,财富的积累一定会反应在股市的指数上——股市指数从长期来讲一定会升的。
那为什么不直接投资股票而选择投资基金呢?因为企业的增长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尽管总体是增长的,但不表示不存在负增长企业存得可能性。由于自己能力的有限,我只能选择做大概率的事件,同时牺牲更高收益也难免。查理.芒格说过:如果你要玩那些别人玩得很好而你们一窍不通的游戏,那么你们注定会一败涂地。你必须清楚自己的能力在哪,必须在自己的能力圈之内竞争。
2为什么选择定投,并且止盈不止损:既然指数是长期上涨的,那为什么不一次性投入呢?这样投资在底部不就能获得足够的收益吗?不采用一次性投入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尽管指数长期来讲是向上的,但短期来讲波动较大。就像你牵着你家狗狗去别处玩,你是直线走向目的地的,但你家狗狗却不会老老实实的跟你,它会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甚至向相反的方向跑去。美国股市像有较短狗绳的狗狗,一般跑得不远。但中国股市的狗绳很长,它会到处乱跑,波动极大。为了防御股市的波动性带来的不可预测的极大损失,采用定投的策略能平滑这一风险。二是我们的收益多是周期性发放的,因此定投能提高投资的绝对金额从而提高绝对收益。中国股市波动极大,往往几年才是一个牛熊周期,因此在牛市高点时一定要止盈,否则定投利润会被后期的熊市吞没掉。
3投资周期:每周一次,并固定在周四。其实每周一次和每月一次或者每日一次基本上没多大的差别,只是为了兼顾效率和精力,一周一次比较合适,同时我也想一周更新一次这个系列。周四定投是怕万一周四忘了定投,周五也可以补投一次。
4为什么采用定期不定额方式:定期上面已经讲过了。不定额是来自巴菲特非常著名的一句话: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巴菲特话很简单也很有道理,但要执行却并不容易。如果你分析上面的投资策略你会发现每次投资其实是对应巴菲特这句话的一个微策略,并且后期一定会出现资金的收益大于每月预定资金增长的情况,那时我会收割超出的部分。
5每期投资金额:早期我严格执行每月增长100元,但超过5000后我发现增长的资金对原有的资金影响的效果太小,定投想要低买高卖的效果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于是决定在积累到6600元后每次定投150元,积累到10000元后每次定投200元......。即每周增长的金额占总金额的1.5%~2%,现在的100元每周是我能负担得起得投资(原谅,还是学生党,资金有限)但考虑到以后收入肯定会增加,这样的增长幅度是自己能够承受得起的。
三、我的投资标的
我选择了博时淘金100指数I基金(001243)作为我的投资标的,对应的指数为淘金100(H30537.SZ)。
之所以选淘金100是因为在上个牛市时它是我买的第一支基金,最后它使我在亏损了40%左右出局,印象深刻。很幸运自己在没啥钱的时候就体会到了投资的风险,即使本金全部亏损对我的影像也不大。股市投资真的要趁早,在股市没有一个人的成长不是从亏损开始的。假使你在比较有钱而又缺乏经验的情况下进入股市,盲目热观和自信产生的亏损可能不是你能够承受的。而现在的我要证明,即使是曾使你大幅亏损的基金也能带来同样的效果,即只要你相信从长期来讲股市的指数是会上涨的这一观点,你就会大概率获得不错收益,这和你选的指数标的无关。
其实我并不是从0开始投资,早在半年前我就开始执行这样的投资策略,只是这周才开始记录。附上本周我的投资记录(最底部是一年的基金净值变化曲线):
图片来自手机截图这是到本周五的累计金额,而我一般选择周四定投,所以由于周五的收益这不是一个整数或者接近整数。
如果你仔细读过会发现我的策略异常的简单,但这么简单的一件事为什么还有必要写下来呢?原因在于知道一个道理和做到一个道理不是同一码事,知道和做到之间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就像我告诉你这世界上最大的秘密是复利,但你能做到长期做有复利效果的事吗?写下来并且长期写下去是对我自己的要求,也是检验复利效果的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