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课1》03|“靶心人公式”一分为二,是做跌倒重新站起来的“
上节课学习的是用“靶心人公式”,“三分钟说一个完整的故事”,这节课学习第二课内容。它的主题是“一分钟说一个精彩的故事”。
三分钟故事的“靶心人公式”,因为完整的七个步骤,得以让故事有头、有尾、有冲突、有转折。
今天的“一分钟说一个精彩故事”是把“靶心人公式”一分为二,分成两个公式,把精彩内容放大。
一个是前四步公式:目标+阻碍+努力+结果,叫做“努力人”;
一个是目标和后三步组成的公式:目标+意外+反转+结局,叫做“意外人”。
“努力人”与“意外人”的区别在于两种思维方式,一个是垂直思考,一个是水平思考。
“努力人”好比一个人挖井,挖了50米,不见水源,继续挖,直到100米、200米之后看见水源。
“意外人”是挖了50米不见水源,换个地方继续挖,再挖30米,还不见水源,再换地方挖。
“努力人”,一旦有了目标,会一直努力地挖下去,不偏离目标。
强调的是“一次又一次地跌倒,再一次又一次地爬起来。”努力是重点,阻碍是辅助。
“意外人”,一旦遇到阻碍,就换目标,常常会偏离目标。强调的是“超乎想象”,重点在意外,“转弯”才是它真正的目标。
“靶心人公式”拆成“努力人公式”和“意外人公式”,即使有相同的目标,最后也会因为水平思考和垂直思考而走向完全不同的结局。
以“努力人公式”来讲一千六百多次发明家爱迪生的故事为例。
1、目标:
19世纪初,虽然已经有化学家发明电灯,但是没有太多的实用价值,人们依然使用煤气灯或者煤油灯安全隐患频发。
爱迪生决定改良灯泡,制造出便宜、耐用、安全的灯泡。
2、阻碍:
灯泡的原理,是当温度升高到高点时,白热化的热能,转化成光源。但是,那时灯泡里的灯丝因承受不了高温而断裂。
3、努力:
让灯丝不断裂,是爱迪生努力的重点。
多次实验后,他发现灯泡里的空气会助燃,抽光空气后,灯丝持续了8分钟才断裂。初步成功。
找更耐热的灯丝做材料实验,是他的努力的方向。
爱迪生把所有能想到的耐热材料全部写下来,有1600多种。所有材料试过一轮之后,他发现白金最适合,可以发光两小时,但是太贵了。
一个冬天,他在炉边烤火,他想到了曾经做实验失败的碳。
突然之间来了灵感。他把棉纱用炉火烤成焦炭,然后小心翼翼地放进了灯泡,亮了13个小时,改良后足足亮了45小时。
大方向明确后,用“植物纤维”耐热材料,成为再次实验方向。试过600多种材料,他发现,碳化的竹子可以让灯泡发亮1200小时。
爱迪生并不满足,他心目中的灯泡发亮时间是16000小时。
4、结果:
1906年,爱迪生改用钨丝取代竹丝,灯泡使用寿命再次大大提高。
通过爱迪生研究灯泡发亮耐热材料的这个故事,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努力人”,完美诠释了不达目的不罢休,执着追求目标的人。
有了爱迪生的“努力人”故事,再来看一看伟哥的“意外人”离奇身世故事。
1、目标:
美国辉瑞制药公司科学家绞尽脑汁终于发明了一种治疗心脏病的新药。
2、意外:
这种药在医院首次临床使用时,对于心脏病的一点效果也没有。但是对于男病患,却有非常奇妙的“副作用”,他们会向医生索要更多的药。
3、反转:
于是,科学家们决定转弯研究这种药与男士下半身的关系。
4、结局:
最终,伟哥由治疗心绞痛的药变成了壮阳药,并投放市场量产。
伟哥的身世故事,是因为无法预料的意外,而带出的惊喜。
无论是“努力人”还是“意外人”的故事,每种故事结局都有值得期待的那一刻。人生也是如此,有“努力人”的时刻,也有“意外人”的时刻,更多的成功的人,属于“努力人”那一类。
一分钟说一个故事,是从三分钟故事中剪裁出重要、精彩部分,做放大方式处理。
不管是三分钟还是一分钟,故事皆有因有果,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思考方式有所不同。至于适用程度,主要在于调整“阻碍”和“努力”或者“意外”环节,动一动脑,结局自然有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