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和孩子应拥有同等的权利

2017-03-20  本文已影响0人  XBMM

         就昨天晚上吧,西西(女儿,两岁半)洗好澡,在床上扶着床头,沿着枕头走,我躺在边上,她就用脚踩我的头,高兴死了,一直踩、踩,我立刻坐起来,说:“不可以踩我头。”她带着哭腔着急地叫起来:“可以踩。”我问她:“这是谁的头?”她笑了:“妈妈的头。”然后我说:“那妈妈的头,妈妈说不可以就不可以。”她已不再纠结这事,去玩了。

         一段时间前吧,西西吃饭要坐在我腿上,允许了一天,第二天又要来,“坐妈妈腿上。”然后就来了。这样我吃饭就很不方便。看她这样习以为常,我开始拒绝,告诉她:“不可以,你这样妈妈没法吃饭了,请你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这里是你的位置,或者你可以坐在妈妈的位置上,妈妈坐你位置,你可以选择坐在哪个位置,但是不能坐在妈妈腿上。”她会哭叫起来,我还是坚持:“每个人一个位置,爸爸、爷爷、奶奶,都选好了自己的位置,你也有你的位置,妈妈也有妈妈的位置。”她逐渐平静,有时会选择坐我那把椅子,有时坐她自己常坐的那把椅子,这些都可以接受的,她可以自己选择坐哪个位置。后来,也没有再要求吃饭坐我腿上了。

           还有很多类似的事件。我说这两件事,是想说,不是孩子的权利至上,家庭里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权利,大人和孩子拥有同等的权利,而不是孩子说什么是什么。

         用相互平等的权利,来引导孩子尊重家人的意愿,用相互平等的权利,来拒绝孩子无理的要求。

         今天,在朋友家吃饭,西西吃好了出去玩了,没一会儿,跑进来,拉着我要我陪她玩,我说:“妈妈还没吃好饭,吃好了再陪你玩。”她歪着头想了一下,又出去了。

         孩子看起来很明理,而不是像被宠坏了似的。没有生气、没有责罚,慢慢引导,孩子总会懂的。

          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我们在要求孩子尊重我们权利的前提是给予孩子应有的尊重和平等的权利。

          例如吃饭的时候,西西会夺大人的筷子,并且说“西西的。”这时候,我会说:“这是妈妈的筷子,西西可以要求妈妈帮西西拿一双。”几次引导以后,西西会配合地说:“帮西西拿一双。”我会很开心地答应好的,然后拿一双给她,说:“这双是西西的筷子。”她非常开心,甚至感觉有些激动。因为这个时候其实她只是想平等,只是好奇,而我给了她这种被尊重的、平等的感觉。她拿着筷子胡乱夹,夹不起来或者把菜用手扶着放筷子上送到嘴里,用不了一下,她发现筷子并不好用,她就会放在旁边了。当然,要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来处理,如果孩子总是会把筷子放嘴里,比较危险的时候,大人也要知道合理拒绝。

          这个例子只是说给孩子一种平等的感觉。这样才能要求孩子也尊重我们。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