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杂谈】《读书的味道》
文字作者名称/(竞芳)
沈括《梦溪笔谈》载:“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草。芸,香草也。”古人在书中放置香草,不仅可以防蠹虫咬蛀。而且还可以给书留下幽幽清香,“书香”一词便由此而来。后来人们据此加以引申,形容读书人有“书香气”,而读书人家或曰“知识分子家庭”,则被称之为“书香门第”。
由这“书香”又想到宋人程颐有语:“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有“书香气”的人,读书时若能品出书的味道来,怕是进入读书的真境界了。
何谓读书之味?窃以为不可仅以一个“香”字而言之。我曾看过在报刊上发表一句《读书与吃饭》的书话,文中说:人生是需要滋养的,吃饭,是对身体进行补养;读书,则是对精神进行补养。读书如吃饭——饭有饭、菜、汤,饭有家常饭、待客饭、筵席饭;饭有西餐、中餐、地方风味小吃……但不管是什么样的饭菜,吃的时候总要品尝一下滋味,五味俱全方能构成美味佳肴。读书亦然,读书之味乃酸甜苦辣是也。
翻阅一本好书,犹如走进一幢新房,打开一扇未知的窗户,展现在面前的是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让读书人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吸吮新鲜的空气,张开思想的翅膀,自由自在地驰骋翱翔。臻于此境,读书人能没有甜滋滋的意味?
读书的人,有时也难免遭遇意想不到的尴尬。当书中的道理与现实生活中的时候不能呼应,书中的事与生活的理发生冲突时,读书人便难免有迷离若失、恍惚不定的感觉,甚至于陷于进退维谷的窘迫,此时就可能有一股酸溜溜的滋味涌上心头。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话用来形容读书人的心境,也是恰当的。一般情形之下,读书人攻城掠地,在知识的海洋中苦苦求索,都要经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苦闷阶段,其时身临遏涩之境,前不见村后不见店,孤苦伶仃,步履维艰,那份愁苦,实难堪受。而且,读书人亦是凡人俗子,哪能没有来自书外的聒噪?若要跨进“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心里没有一番痛苦煎熬的争斗抉择,恐怕是难临其境的。
有读书人说:读书令人练达性灵,陶治情趣,使媚俗不再,浮躁不再,使人宁静,高尚依然。但我以为,这般深厚绵长的意蕴,还要靠书中掺和的辣味,或说是火药味,没有一点辣味的文章,读之味同嚼蜡,不如不读。而真正有辣味的书,如同急风暴雨射向垢陋心灵一角,所向披靡,无坚不摧,终令读书人脸红心颤、羞愧难言,并猛然悟得“今是昨非”。尔后,冲破名缰利锁的困扰,灵魂因之而纯净升华。
读书的味道虽说是酸甜苦辣,但是终给人的感觉却是愉悦快乐!人活在世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毕竟要比没滋没味不知要好多少倍。我常在想,如果没有书籍相伴,漫漫一生,多少个无眠的黑夜和无聊的白昼将会是怎样的难熬,而这样的人生是多么无趣和乏味。的的确确,有书相伴,且能从书中品出味道来,得到的点滴收获,都会在心中涌满喜悦,进而由衷欣慰,随即增强读书的志趣,进而坚定与书相守的信念。
林语堂曾经设想过在书房天花板上装一佛教的油灯笼,书房中要有油烟味。和发霉的书味,以及无以名状的其它气味才好。看来,林语堂已经将读书味道的造化从书里牵引到了书外,从意境宕延到了环境。读书人若真能化入这般读书境界,读书的味道想必是更加醇酽了。
作者简介:笔名,文与时光同墨,性别:女,自由职业者,当代青年文学爱好者,喜欢看阅读、写文码字,坚持品读学习,认真进行文学创作。面对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心中充满激情,拿起笔抒发对祖国的热爱,歌颂美好的生活;热爱诗歌、酷爱文艺、喜爱钻研文学和诗词、历史、国学、新传统文化等,依心写作,用情发声,喜欢用淡淡的唯美文字,书写心中的万丈柔情和一米阳光,不为所求,只想把创作当成奋斗的目标,喜欢在文字中寻找乐趣,用笔传播善良,用情感感悟故事。用一颗赤诚的心感知人间的真爱,用浪漫的情怀品味多彩的人生,用灼热的观点启迪思想,用温暖的文字抚慰心灵,用指尖的舞蹈记载生命中的喜怒哀乐,喜欢用心感受生命、用灵魂说话,让空间传递那份真情与牵念,寻觅、发现并传播生命中的阳光,在文字里修行,将内心的风景化作成一座文字花园,用笔墨点缀生活,抒写心声,传递正能量,描绘心中各种世界,让笔墨渲染出一种独特的馨香,喜欢随性记录,用文字温心、用最好的文字,留存最美的时光。偶有散文、诗歌发表。崇尚原创文字,以温润之姿抵达读者的内心,一起铭记这世间的感动与美好。创作的座右铭:读好书、会好友,与文字同行:勤学习、勤思考、勤写作,查字典,用自己心中所感悟的,所想象的创造出很多属于自己的文字作品。
我的品性:内心纯净美好、心中有爱、温婉善良、修心养性、陶治情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正义阳光、保持热爱、努力上进、满怀善意、爱憎分明、明辨是非、自信、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热情,勤奋。为人处事的方式是以用心对待感情,因为内心是生命中最美的模样。向光而行,向善而生、向美而歌、向暖而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