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教育 未来学校 未来课堂
——参加“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
及“全国中小学课堂教学创新成果博览会”有感
未来教育 未来学校 未来课堂【引用】:
当代教育家朱永新说:“进入信息时代,必须有时代的变革,才能深入时代的变革。”时至教育飞速发展的今日,作为一名教师,如果再用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仍然沉浸在传统教育的温室中,毫无疑问你就OUT(落伍)了。时代在发展,教育必须要变革,但这种变革到底怎么去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我觉得未来学校可能有这么几个很重要的特点:
第一, 未来学校会变成一个学习中心。学校形态有很大变化,不再仅仅是一个学习的中心,而是可以成为各具特色的一个信息汇集中心,学生可以在这里提取信息(学习基础知识),也可以存储信息(探究各个领域的科学文化知识),还可以输出信息(发布自己的研究成果)。在这里,学生可以有更多选择的机会,有条件完成自己感兴趣的科学研究。设想未来的学校:第一,学生上学时间有弹性。第二,学生的学习地点可变化。第三,学生的学习科目有选择。这样,学生可以在不同学习中心,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让学生从学习知识变成研究知识。更多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预约制这种学习方式。
第二,未来学校校际间的竞争不像现在这样白热化,名校的概念会逐步弱化,课程概念会逐步强化。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不是北大的学生、清华的学生,而是在北大修习哪门课程,在哈佛修习哪门课程,只需要有几门课程的合格证书就行。中小学也是如此,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学校学习不同的科目,从而打破择校制,不再有名校、学区房等高台阶限制,让教育资源更加均衡。
第三,未来的学习方式更加多变。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可以自由地进行团队合作,集思广益,从而解决更多的学习障碍。未来的学校的趋势是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进行调解。而且可以自主建构学习模式,随着自己的个性化去调解学习方法和学习地点。如有些课程老师讲的学生听不懂或完全不感兴趣的话,可以选择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教育其实在北京一些中学正在实施了,他们已经允许相当多的学生不进教室学习,自己在图书室里面学习。
第四,未来形成的评价也会进一步的变化。未来的评价更多的是过程性的评价,而不是形成性的评价,不是一考定终生的结果。用大数据概念自动记录学生的日常成绩,考试仅仅作为评价的一项依据,记录的同时积极发现学生的某处缺陷,教师可以及时帮助其改进,将教学评价更深入地变成一种教学手段。
未来教育 未来学校 未来课堂【感悟】:
11月23日至12月2日,我先后参加了在武汉举办的“第十七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和在郑州举办的“第五届全国中小学课堂教学创新博览会”。通过聆听报告、参观展览、观摩课堂,感受互联网+时代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校园数字化、课堂智慧高效化、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发展方向,体验未来教育、未来学校、未来课堂的美好前景,对“教育信息化”、“学校数字化”、“课堂高效化”等开始深度思考。
“未来教育”、“未来学校”、“未来课堂”的内涵就是教育信息化、学校数字化、课堂高效化等,其本质就是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的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其次才是物质的现代化和技术的现代化。当今社会,教育不缺资源,缺的是教育人超前的意识、理念、技术,和做成一件事情的坚持、做好这件事情的坚守。
教育信息化
2012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过去的五年,是信息化长足发展是五年,是践行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国的五年。实践证明,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教育信息化是时代召唤。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计算机、网络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发展势头十分强劲,手机银行、网络购票、网络购物、无人商场、共享单车、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已经改变了国人的生活、工作方式,正在影响着世界人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据有关数据显示,截至11月11日22时,2017双11全网销售额占2025.3亿元,共产生10.62亿包裹。这些数据的背后,体现的是年轻一代强烈的信息意识。相对而言,本应走在前端的教育信息化却发展缓慢,因此,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迫在眉睫。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规划。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根据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工作部署,教育部于2016年制定并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对“三通两平台”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加速完成“三通工程”(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学习空间人人通),深入推进“三个课堂”( “专递课堂”、 “名师课堂”、 “名校网络课堂”), 加快探索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供给模式。文件下发后,最感兴趣的不是教育系统,而是企业、民间教育机构、公益组织等,学校和教师正好成为教育信息化的最大障碍。在本次武汉信息化成果展览会上,我第一次感受到人工智能的强大和教育现代化的美好前景。专家的讲座、信息技术成果的展出,诠释了我对百花齐放的教育信息化产品的认识,对教育信息化理念的认知。(产品介绍:异度云、新华三、乐智教育、紫旭科技、青果软件、万鹏教育、绿网天下、智研直播、优教通、人人通、学乐云、天学网、课后网、批改网、艾米卡系统、畅言教学通、幼教园地、乐教乐学等等)。
教育信息化是核心素养。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中,在文化基础之科学技术中是这样描述信息意识的:“ 能自觉、有效的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理与信息安全意识等。”基于此,我们应该顺应时代召唤,以《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为指导,在落实课程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信息意识。
学校数字化
目前,互联网的发展已步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教育行业不仅不可避免地经受着“互联网+”的冲击,而且外面的世界已经很精彩。数字化管理平台,数字化教育流程,真真实实地改变着学习方式、学习活动、学习支持、学习诊断。我们学校的信息化还处于萌芽阶段,即多媒体辅助教学阶段。未来已来,将至已至,你若不来,必将淘汰,所以我们必须学会“弯道超车”。具体来讲,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以“三通两平台”为依托,提升“三通两平台”标准和水平。如宽带提速,无线网点全覆盖,班班通更新换代,配齐教师办公机,配置学生学习终端,完善老师、学生各自的学习空间,逐步实现管理系统化、数字化。
建设双向视频网络直播平台。购置高配置电脑,清晰变焦摄像头,电脑主播麦克风,无线接收麦克风。积极探索网络教学理念和方法,从“弥短板”、“补学科”转变为“链接优质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最大化。
建设综合性网络资源平台。有选择的引入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甘肃省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安定区录播平台、畅言教学通、乐教乐学等,多维度为学校提供大数据平台、管理平台、评价教师平台,为教师提供备课素材、集体备课平台、作业布置与批改平台、评价学生平台、家校互动平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平台、提交作业平台、评价教师平台、意见反馈平台等。
建设交互式数字管理平台。以信息化终端设备安装,信息化软件系统引入为突破口,以“大数据”平台建设为抓手,以教师、学生、管理人员为主体,以教学、教研、管理活动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校园数字化实现资源高度共享、信息高速流动,建设数字化教学、教研与管理环境。如中庆智课以课堂为核心,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音视频等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打通录播、教学、互动、中控等平台间的壁垒。在录播录制教学过程的同时对师生的课堂行为进行全方位实时分析,海量的课堂大数据最终形成AI+行为分析、AI+高效教研、AI+智慧教学三大主应用,为教育管理者、老师教学、教研、管理和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精准的数据服务。
未来教育 未来学校 未来课堂
课堂高效化
“高效课堂”是教师追求的永恒话题,不同时期课堂的“高效”具有不同的目标任务、不同的方式方法。
传统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填鸭式、机械训练的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但注重系统地教授科学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也使学生能很快理解教材上的知识。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能很好地掌控课堂,便于教师实施、组织整个教学过程;有助于学生精力集中,产生共同的想法,引起共鸣,增进师生感情,有助于感情交流和沟通;师生面对面方式,有助于情感交流,也能直接感受到学生的喜怒哀乐。而且,传统教学方法最大的优点在于其循序渐进、深入浅出,这样有利于教师有效地掌握教学进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传统模式下,也有高效课堂,对这些优点我们要学会批判地继承,不能一味地否定和抛弃。
新课程,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纲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高效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目标”。“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问题导学、当堂达标’的基本原则,以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为宗旨,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展示欲,努力创设活动的课堂、开放的课堂,让学生从被动听讲走向教师引导下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力争实现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兴趣和爱好还给学生,把快乐和健康带给学生。”我们的理念很新,但这种“理念”下的课堂并不都是高效课堂。因为校长的认识和教师的水平都没有及时跟上,结果往往不仅没能高效,反而低效了。这恐怕是“高校课堂步入高原期、深水区”的主要原因。
《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强调,“要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进教学方式(“问题指向,自主先学”、“明确目标,任务导学”)和学习方式(“互动探究,合作求解”、“交流展示,适度拓展”),变革教学组织形式(六模块“3+X”),创新教学手段(学案导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强化训练),改革学生评价方式(书面评价与口头语言、体态语言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模糊评价与导向评价相结合,寄语性评价与惩戒性评价相结合)。要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外负担(改变的是孩子时间使用的性质和结构,通过调整结构来优化孩子的教育生活,让孩子们的生命状态更活跃、学习更有兴趣、发展更加健康),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开展教学,合理设计学生作业内容与时间,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建立健全课后服务制度,鼓励各地各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家长需求,探索实行弹性离校时间,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后服务。”在《意见》中,我没有找到具体的操作流程指导、方法要求,但从外面所谓“名校”的发展看,其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组织形式、评价方式、减轻学生负担等,都应该赋予新的使命。
【思考】:
上面从三个方面谈了我的培训感悟,很多东西都停留在理想层面,与实际相差甚远,但我不得不想,因为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下面简单地谈谈我对今后工作的思考。只是思考,还没有行动计划。
一是从文化建设开始,提高校长的领导力。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教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也包括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还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清晰的校园文化,可以开启校长管理智慧、理清管理思路、明晰管理轨迹、提升管理水平。
二是从信息化建设入手,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积极培养校长、教师、学生的信息意识,探索现代技术、人工智能在未来教育、未来学校、未来课堂中应该发挥的作用。在“弯道超车”时,尝试插上现代技术、人工智能的翅膀,遇到“导学案”、“小组建设”、“课堂评价”、“过程性评价”等瓶颈问题时,让它“飞过去”,不再停滞;链接优质教育资源为老师所用、为学生所用;创造条件,打破时空界限,把学生从繁重的作业堆里解救出来,去另一个平台发展;进一步改变教师角色,让他向链接者和创造者的方向发展。
三是从课堂创新出发,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继续推行高效课堂进程,深入领会“课堂革命”内涵。用六模块“3+X”引领高效课堂,用网络直播助推高效课堂,用信息化平台优化高效课堂,用互联网资源改善高效课堂,用课程整合(综合实践活动)丰富高效课堂。通过开展一系列地教师业务培训,提升教学与管理水平,从而提高职业道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