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合融读书社“读书交流会”发言稿
合融读书社“读书交流会”发言稿
---合融读书社社员 胡霞
各位社友们:
大家好,经过三个周的读书交流,我们的第一本书《教育的情调》已经读完,所以今天我们抽出二节课的时间进行读书交流,大家上传的每一篇文章,我都会仔细阅读,大家读写结合,结合对学生的教育,对自己孩子养育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反思,反观自身教育的不足,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这就是读书的最大益处:
一、读写的亮点
1. 马莎莎案例:
开班会时,她会要求学生给老师或家长写一封信,把想说的话说出来,把小秘密写下来,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从而走进学生的生活和内心,让师生之间心与心连接形成一个无形的友谊之桥,促进师生关系,她认为这样,孩子也能感受到老师的“在”。
2.焦英华老师案例:
焦老师这样写道:“做孩子的榜样 ,让孩子感到我们“在”。她近段时间迷上了抖音,不由自主地随时随地去刷抖音,以前每天都教孩子认字、思维训练,现在抖音占据了全部时间,孩子晚上看电视,她刷抖音,今天翻到书中这一段话:“为什么你总叫我做这做那,但是你自己从来不做?”“为什么你这么关心我的成绩单,而对我的作业毫无兴趣?”从而反思,我们一直在孩子身边,从孩子一出生,他用眼睛观察我们的一举一动,去模仿我们的言行举止,家长对孩子的影响不容小觑。
4.郑玉红、李娜老师案例:
郑老师八岁的儿子,每次放学回来后,她通常会问一些问题。问孩子这一天过得怎么样。而儿子常常表示不想跟她谈论这些事情,他甚至直截了当的说:“我不想告诉你,和我的同学谈,也不和你谈………”孩子心中有了自己的小秘密。
李娜老师写孩子放学骑车摔倒,弄脏衣服,回家保守秘密自己搞定……案例很真实,我们就写自己养育孩子,教育学生的故事,结合书本的理念,理性的看待孩子的行为,走进当下孩子的内心世界,通过读书我们明白原来孩子开始有了秘密,就开始成长,走向独立。只这样的读写结合,收获才会入心。写作没那么难,就是讲我们的故事,就是写下触动心灵的语言。
二、读写出现的问题
1.个别社员,只有读,摘录一些书中的语言,而没有结合自身读书内容,没有事例作证,没有谈写感触,读而无感,泛泛而抄,总归不入内心深处的,期待把我们内心的触动和有感而发与大家分享,咱别“藏私”独自依然自乐。
2.书写格式每段前面空两格,敲两次回车键而已,我们小小的改变,为后期排版提供了方便。
3.每篇文章都一个有味道的名字,例如:张雨霞老师的题目是《以已之宽恕彼之短》、红梅的题目是《孩子教会我们心怀希望》、冉雨的题目是《“希望”是一束光》、淑娟的题目是《爱中成长 育中成人》、传玺的题目是《心存希望,终见微光》、杨云秀的题目是《师生,亦师亦友》、马莎莎的题目是《用心陪伴,静待花开》、陈月的题目是《关爱 引导 成就 》 、 郭淑彦的题目是《成长自己,成就孩子》等,这些文章的名字都很文雅,大家多动脑筋,给你的文章起个好名字。
3.大家都很忙,觉得每周都要写读书收获,感觉次数多,占据了大量的时间,我已经汇报给领导,让其了解我们的想法。
我想说,在我们初读阶段,有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就像我和红英,红梅,邵主任,郭校长,建风,张主席等一些同事,开始写“简书”时一样,起初全借兴趣,没有监督,但彼此都会看“简友”的文章,相互欣赏,互相点赞,慢慢成为了习惯,觉得读写就是有感而发,就是心灵的倾诉,慢慢成为了习惯,而不是负担。
说实话,在简书上写作,确实帮了我们的大忙,每次和邵主任,红英我们组材料,简书就是我们的“智慧库”,平常谁的脑子能记那么多?谁又能临时找到那么多的材料,就是靠平时的积累,星期天我写这个总结时,翻开简书,我自己都觉得很惊讶,怎么写了这么多:我写227篇文章,6.1万字;红英写275篇,9.5万字;红梅写1.9万字;郭校长写6.4万字;郭校长除了写简书,还在博客上写文章。所以社友们,坚持写下去,你都佩服自己的能量!
正如马艳红老师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愿大家拿起书像拿起手机一样轻松自然,慢慢的成为习惯。
郭校长送给我们一本本好书,犹如一滴滴甘露注入我们心田,但愿我们拿出水穿石的韧性,坚持读写下去,我们结伴而行,定会收获满满。
感恩大家的聆听,感恩我们一路同行!
2023年3月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