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万物洁齐而清明…

2024-04-03  本文已影响0人  AUSKING黄东启

前几天,我的一个亲人去佛山陵园祭拜了我们的先辈,包括我的父母,看着父母的墓碑,心里难免惆帐和酸楚。

真的体会到了父母的离去,解开了到达另一个世界的最后一张面纱。

遥想长辈们的一生,不免感怀自身处境。

年少时,只盼着看春景赏春花。而有了年纪,也渐渐明白,人生就是一场周而复始的循环。

我们也将沿着父辈的足迹,接受成人世界的桩桩考验,走遍人生的沟沟坎坎。

人到中年,方才读懂了清明。

清明之所以谓之清明,恰如《淮南子》所云:

“时万物洁齐而清明,气清景明,万物皆显。”

此时,梨花风起,山青麦绿,我们祭奠祖先,踏青寻春。

每年清明,人们携老扶幼立于坟前,摆上祭品,烧起纸钱,嘴里祷告着,眼里盈着泪。

纸灰漫天飞舞,一声声啜泣,勾起了万千思绪。

自古以来,一到清明,人们总是颇有感慨。

一边喟叹“清明时节雨纷纷”,一边歌咏“梨花落后清明”。

一边是感怀故乡故人的惆怅,一边又被勃勃的生机疗愈。

有人问:为什么清明节要在春天?

因为,所有的感伤与沉重的思索,都会被春天治愈。

允许能量自由流动,允许生活热烈绽放,这才是清明的意义。

不忘来处,才知归途。人到中年,才真正读懂了清明

昨天,一个朋友发来一篇清明小文,写得真好,在此转发,以寄托自己的哀思。

                  清明

      认知了清明,就懂得了人生!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站到祖先和亲人的坟前,明白了:
    自己从何而来,将向何处!”
      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
      从哪来?静立茔冢默然,你便会追寻到这个答案。
      你来自父母,父母来自祖父母,祖祖辈辈,总会有根,总归有源。
      开枝散叶。枝再繁,叶再茂,扎向大地的根,只有一处。
这就是融入血脉中的眷念,是我们的来处。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生者寻根,叶落归根。
    有人烟处,必有血脉传承。
难怪有人说,清明节就是中国的感恩节!
      清明时节,教我做人。
      清洁、清廉、清净,无非一个清白;
明事、明礼、明法,无非一个明白!
      清白明白之人,自有清风拂面涤心,自有明月皎洁般的真善美。
      红尘滚滚、功名利禄,如果你过于执着、拿不起放不下,为权、为钱、为名、为情黯然神伤,不妨清明时分去扫墓。
      那里,自有另一种答案,
      让你心如止水、超然物外!
清爽做人,清白做事,足矣!岂能事事如意,但求无愧于心!
    到哪去?
    不管是谁,多么伟大,这世间终将忘记你的存在。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这样一想,很多事自可淡然、豁然、悠然、乐然、坦然。
      我是谁?
      当你明白了“从哪来、到哪去”,“我是谁”似已豁然开朗!
      认知了清明,就懂得了人生!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你是人子(女),你是人父(母),你是人夫(妻),你是华夏血脉,你是人类赤子。
      难怪有人说,清明祭祖,彰显的是一种血脉的传承和责任。
      来到这世间,你安身立命,拥有自己的角色,承担相应的责任。
      清明是责任、是感恩,是哀思、是心静,是思接千载、神游万仞,是传承、是教育。清明,更像一种精神。
      认知了清明,就懂得了人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