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恋爱中的苏格拉底》:当我们在谈哲学科普书的时候我们在谈些啥

2020-11-25  本文已影响0人  竞走的蜗牛

哲学是不是很难懂?当然不是。

哲学是不是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很远?当然不是。

哲学是不是就是小区门卫的经典三问:你是谁?你从哪来?要到哪去?当然不止是。

关于哲学,我们对它有太多太多的误会。有人认为哲学知识都是艰涩难懂,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毫无关联。有人鼓吹“哲学无用论”,认为哲学知识百无一用,哪怕是看似形而上的数学知识还能在交订金、付尾款,参加商场促销返券时用的上,而哲学只是象牙塔里的学者们钻研的东西。

以上种种观念,虽然不对,但却代表了当下很多人的想法。这,或许与哲学方面的科普书籍太少密切相关。

做科普难,做人文类科普更是难上加难。毕竟,写出一篇类似《苏格拉底哲学主体意识对古希腊文化与哲学的变革》《浅论苏格拉底哲学转向及其对形而上学的影响》《苏格拉底哲学中的反思意向与空虚感》学术论文在领域内与专业学者间进行交流的难度要远低于向一位对哲学一无所知的读者讲清楚苏格拉底是谁,他的哲学思想有那些主要内容。

向对于某领域一无所知的读者进行知识科普的工作是辛苦的,但也很有必要。这或者也是当初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与于丹的《于丹论语心得》大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著名书评人梁文道曾在读书节目《开卷八分钟》里介绍过《于丹论语心得》,有读者对于梁文道居然在讲如此通俗的读物惊讶不已,但梁文道表示,“像《于丹〈论语〉心得》, 无论是节目、光碟还是书,我都挺喜欢,尽管我并非完全同意她的做法或说法,但我依旧觉得她做的是件功德无量的事情。这本书现在卖了700万本不止,意味着她能让700万人里面至少有一万人愿意就此把《论语》拿出来好好看一看,这难道不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吗?”

近些年来,各种经典科普类图书层出不穷,但哲学方面的科普书难得一见。个中原因也不难想见,哲学科普不是大话历史,思想性太强,不是光靠下苦功夫翻书、查资料,然后以现代语言将史书的内容讲一遍,再加些当下大家喜闻乐见的梗就行的。

要想给别人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的道理在科普界尤其适用。要同一群哲学零基础的读者聊苏格拉底、柏拉图、休谟,讲清楚基础主义、形而上学、规范伦理学、身心二元论,不但作者自己要对各种哲学知识有一个深入的理解掌握,而且TA还要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生动有趣的实例把这些抽象的概念讲明白,要达到上面这两项条件,真是个想想就有些头大的项目了。这或者也是这许多年来哲学类科普书数量极少,能让人勉强想到的也只有《苏菲的世界》、《通向哲学的后楼梯》等寥寥数本,而且都是若干年国外作者出品。

那么,有没有国内作者出品的新书可读?且慢摇头,还真的有。

西方哲学青年学者、巴黎索邦大学哲学博士张小星的新作《恋爱中的苏格拉底》便是一本适合对哲学零基础,对哲学感兴趣的读者阅读的哲学科普书。

这本副标题名为“哲学入门十讲”的人文科普书以一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角度切入,从哲学角度为大家剖析讲解了若干热门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什么是爱情?你真的爱我吗,怎么证明?我和你妈一起落水后你先救谁?如果破产了、毁容了,你是不是就要离开我?当我们老了以后,你是否还爱着我?一类经常令恋爱中的男女(主要是男)头大不已的所谓送命题。

与其说作者要化身恋爱专家,不如讲张博士是通过一系列大家关注的话题来讲哲学科普课。作者从上述热门话题说开来,理论联系实际的讲述了许多与人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哲学理论。让大家对于哲学这门看似高大上的学科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知,从而认识到,哲学并不高冷,哲学其实是一门值得了解,对生活与工作都有很大帮助的学问。

梁文道曾在演讲中谈到《于丹〈论语〉心得》时说,倘若一个人不能一上来就读 《论语译注》,当然是读《于丹〈论语〉心得》。

对于哲学的门外汉们而言,一上来就读《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纯粹理性批判》当然是件极其玄幻的事情,这也正是我们现在需要更多哲学类、人文社科类科普书籍的原因所在。

如果,读者在阅读某领域的科普书后,对相关领域发生兴趣,并决定去做进一步了解,那么,我们就应该说,这是一本优秀的科普书。这一点,《恋爱中的苏格拉底》做到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