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

跨代贫穷

2019-06-23  本文已影响0人  鱻默

题记:"子非鱼,安之鱼之乐?子非鱼,安之鱼之苦?"

说到贫穷,你会想到食不果腹,还是社会权益缺失?你觉得是因为贫困人口未能抓住机会,还是社会资源的不公?那如果把这种贫穷放大,从一代人持续到几代人,从一代人的无奈到几代人的麻木呢?

从纪录片《子非鱼》的一段话中,可以更直观的描述"跨代贫穷":"他们明知道拿综合援助金意味着穷一辈子,却还是对孩子说,你读不了书,那就接着拿综合援助金吧!"

前提是,不能把跨代贫穷完全等同于世世代代物质匮乏、生活条件差。这些物质方面的贫穷,背后是社会权利和个人视域上的"贫穷",以及失业、犯罪、社会矛盾锐化等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而且,如果说一代的贫穷只是偶然,那一个家庭世世代代的贫穷还是偶然吗?

跨代贫穷就像是一张大网,被网住的一代代"鱼儿",失去了最基本的社会权利、生活保障和突破人生"贫穷"定式的可能,这些"鱼儿"被遗忘在海洋的角落,一代如此,数代循环。当那条命运中的"漏网之鱼"以为自己能游向海洋深处时,回眸间却发现早已被大网磨损得遍体鳞伤,奄奄一息。

跨代贫穷的魔爪早就伸向了世界的角角落落。深入印度加尔各答的红灯区,你会发现性工作者的子女将来还会成为失去社会权利的性工作者;走进菲律宾郊区墓园上的贫民窟,你会发现几代人在棺材旁出生、成长、老去;观察中国乡村,你会发现留守儿童又重复了辍学、打工、生子、离开孩子去城市打工的路。而这些跨代的贫困群体,他们的声音、他们的基本权利往往被忽视,甚至被社会边缘化。

我们都习惯性地认为贫穷是贫困人士的错。我们指责他们好吃懒做、不好好学技能、不安身立业;指责他们不重视家庭、让贫穷在儿女身上重蹈覆辙;指责他们听天由命、不抓住机会……但是当你看到因为贫穷他们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而选择低收入的工作;当你看到因为收入微薄他们无法支撑一个家庭;当你看到他们的孩子只能重复上一代人的路而社会却无能为力时,还能理直气壮地认为跨代贫穷也全是他们的错吗?

在过去解决跨代贫穷的方法是发放补助金,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而这种"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又是什么呢?你会发现,在香港领取了综合援助金的人,依然住在板间房中,做着最辛苦、收入最少的工作,不敢买超过100元的东西,还面临家庭暴力、被吸毒者骚扰、孩子无法接受更好的教育等困扰。在精准扶贫战略中,我们则从"给钱"向给社会资源和机会转变。解决跨代贫穷的问题,要在教育、劳动技能、社会权利上"精准"。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给予贫困人士一颗种子,他们也能栽培一片花海,甚至打破"跨代贫穷"的局面。一些重点名校愿意与山区的学校共享教学资源;越来越多民间团体给非洲乡村妇女传授劳动技能,改善世代贫穷的局面。而中国的许多乡村学子,通过高考成为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改变了一个家庭的轨迹。扶贫,特别是跨代的贫穷,给钱,更要给"智"。

鮮魚行学校的校长寄语参加"贫富宴"的小学生:校长希望你们用功读书,用你们的知识去改善社会,另更多的人有温饱的食物。因为你们捱过穷,捱过只有两片白面包和一瓶水的午餐。

《子非鱼》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