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书生

2020-12-26  本文已影响0人  小雨不语

看的第一本课外书是《格林童话》,偷我三叔的,家里没人时赶紧看,看完赶紧放回去。那时我上小学二年级,三叔上中专。隔一段又想看,再偷。偷过几次后发现他根本不知道,于是我就把它据为己有。在偷中我看了《灰姑娘》、《拇指姑娘》、《青蛙王子》等。

接触的第一部小说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上初二。被妈妈发现后,拿着擀面杖斥责我,好似我看课外书就是大逆不道。后来当了老师看到学生看《坏蛋是怎样炼成的》,无语至极。

上高中前,除了作文,我真的没有再看一部小说,但并不代表我从心里把小说删除了,相反对课外书的思念愈来愈切。也许我天生就是叛逆人格,一直孤独着,除了以书为友,实在没有其他朋友了。

因学业不精,上了二高,且住了校。

在二高的校园里,我呼吸到了自由的空气。

对我影响巨大的是一个女生,她叫李晓娜(貌似在一高教语文,可能她已忘了我,但我对她终身难忘)。我们不同班,一届。认识她是从别人口中得知,说她是书痴,文章写的也极好。我不仅耳闻,还亲眼见过好多次。不管在哪看到她,她手中必有一本书,路上、餐厅,甚至入厕时。也许每次抱的书封面不同,但都是很厚很厚的。

本来初中时就有课外书情结,如今看到她这副模样,顿时沦陷。一来二去,有借有还,互相交换,三人交换。开始以本书为限,后来以星期为限  。一个星期内,运气好时能交换看到两本小部头。

家里条件不好,买书是奢望,只有趁别人空闲时偷时间速看,时间一长倒养成了一目十行的“能力”。

比较喜欢看的是中国小说,不太喜欢外国的。因为外国人名太长,往往看了十几页就忘记了谁是谁,只得回头再看。有时候一本书开头十几页会看三四遍,但依然兴致勃勃。依稀还记得看过《飘》、《简爱》、《茶花女》、《悲惨世界》、《死魂灵》、《复活》等。其实后来看到《红楼梦》也让我崩溃,完全记不住人名,就冲它是四大名著,我就逼着自己断断续续读过三遍。现在想来,那三遍,估计连疏通文意的要求都没有达到。一次偶然的机会拿到一本蒋勋《细说红楼梦》,才大概有了些了解,这是后话。

高中读书,时间有限。我就省下饭钱买了手电,等宿舍熄灯后蒙到棉花被窝里夜读,后果就是第二天上课瞌睡。用时髦的话就是废寝忘食,却是用错了地方。

最疯狂的一次是我借到一本《穆斯林的葬礼》,当读到新月死时,我是哭的差点窒息在被窝里。一个高一的小姑娘,是相信爱情的。为了新月凄美一生的爱情,哭的恍惚间有了错觉,只要看到神情哀怨的女生仿佛就如梦中的新月。

我三天的时间看完了,除了实在撑不下去睡会,其他时间都在看书,甚至荒废了学业。

我又用了一天半的时间,把小说按时间顺序重新组合讲给我同桌听,上课说、下课说、路上说、睡前还说,她也荒废了学业。讲完,我闭嘴了一天,因为说话太多导致下额骨和脑袋交接处疼痛肿胀。

后来都读过什么,已经记不大清楚了,反正中国的,外国的只要是小说就拿来主义。没有人指导,全凭喜欢。更不懂读书的几大境界,因为有人在后面排队必须赶时间读完。虽广泛阅读却不求甚解,但我是有原则的,不读金庸古龙和琼瑶。却没逃掉三毛,爱情的见证《撒哈拉的故事》,纪念荷西《如果有来生》。她开心我跟着一起笑,她哭我也流泪。

读书的作用用在学习上,除了作文好点,好像现代文阅读也不咋地。现在想想我是阅读量够了,但知识量不够,更别提厚积薄发了。

学业越往上读书的兴致却越少,貌似家人管不住了,我却没了阻力。没了阻力又何来动力呀,这点倒是和玩有异曲同工之妙。

后来当了老师,自己不读书如何教书?也看,以小篇为主。

工作的忙碌,生活的琐碎给了我没时间看书的借口。不看,又怕自己才疏学浅被扣上不学无术误人子弟的恶名。更担心在课堂上不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遭到学生嫌弃。

所以看书的方向也改了,研究心理的、逻辑的、哲学的、政治的、经济的……听起来名头很大,其实只是小短文涉及到的一点点。

我的性格不仅仅是叛逆,更是对一切未知的东西充满了好奇。常言道好奇心害死猫,我庆幸我不是猫,我只是喜欢静静的独处,刚好看书而已。

从教二十年,经常变换学科,在教中我又获得了成长。其中以教数学时间最长,达十年。数学教会了我冷静、理性、条理,教会了我做人不能鼠目寸光,要有长远计划。做事不能主次不明,要顾全大局。我觉得书,开卷就有益。不论课外书,还是教材。

直到2018年,我偶然听到莫言的长篇小说《蛙》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一下子震惊了。想不到我这个时代还有这么优秀的作家,同时对他作品的热度一下子就起来了,立刻从淘宝上购来细看。

《蛙》的语言很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简单易懂。所写以中国近60年生育史为背景,以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为主,反映计划生育的艰难历程。其中有两处描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姑姑骑着自行车,从那座狭窄的小石桥上飞驰而过。一条正在小桥上玩耍的狗惊慌失措,一头栽到了河里。“没有用尘土遮天蔽日形容速度快,但读过既觉得好笑,又觉真实。表面上看是写姑姑骑自行车速度快,实则写出姑姑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作者对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动作、每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都刻画得入木三分,形神兼备。再比如看图:

结婚请客了

当时是凌晨,看到这一段,真的可想吃桌,还是农村那种。

读完《蛙》,我细思,原来大作家的文章是这样写的。我四书五经,诗词歌赋读的不多,能不能模仿《蛙》的风格也写点啥呢?

同年7月份,我带爸爸吃饭时,写了处女座《五谷鱼粉》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10月写了小小说《遗嘱》。

https://mp.weixin.qq.com/s/qEraJmEYCNS3MhBQKlmygA

https://mp.weixin.qq.com/s/GaA-JlEcfcGQVYKL_jcMeg

2020年,看《摆渡人》,一部直击心灵的著作,教人不困于心,争取心灵的升华。

心大了,世界就大了,无处不是心境不能达到。我开始了思考,思考身边的人,身边的事。

然后,就有了《卤肉姑娘》、《绿萝和铜钱草》。

https://mp.weixin.qq.com/s/ONzXPH_NSJm5__2vxBLjzg

https://mp.weixin.qq.com/s/8gChwyxygL5wtknh_2N7Ug

我从不敢说自己读过多少本书,我只是喜欢安静独处时,顺便读书的感觉。

读书,可以让我忘记世俗烦恼事;读书,可以让我耳清目明清醒过好每一天;读书,更是我最忠实的人生伴侣。

好读书,不求甚解不失为一种方法。若结合精读、通读,好书再读,读后反思我想是大有裨益的。

如果说上学时代的读书是跟风读名著,那么从教以后的读书就是为了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今后再读,我想是灵魂的摆渡!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