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的一点个人经历
在上大学之前,我也是一个非常爱看书的人,我们中学有着很好的读书氛围,在学习的间隙,我们总是无论拿着哪种类型的书,都能看的津津有味,我和同学们也经常为了看书,与老师斗志斗勇。
记得上中学时学校不允许熬夜学习,晚上老师查寝时宿舍不允许有一点灯光,我和宿舍的同学总是各自拿着本书和小台灯,钻进被窝里,用被子小心的把灯光遮挡的严严实实,然后沉浸在书本的世界里,即使在夏天有时也钻进被子里遮着灯光看书,闷的不行就出来透口气,然后重新钻进去,总是弄的满身汗。有时也会在厕所里看书(因为老师不总是查厕所),几乎每个厕所隔间里都透着小台灯的光,在等厕所时也总是捧着一本书。
后来上了高三,就看课外书很少了,总感觉只要手里拿的不是课本,不是习题册,就是在浪费时间,心里就会有一种强烈的负罪感。再后来上了大学,手机就占据了大部分的课余时间,有时也会想起去借一本书看,但是注意力总是被手机轻易夺去。可能也是因为周围的人都是在玩手机,而不是在看书。
重新喜欢上看书是在大二上半学期,我选修了邓天福老师的好书好文好人选修课。邓老师自己备有17本书,每次上课之前在微信群里报自己想看哪本,下周就可以带走看,每本书都备有一个本子,用来写自己的读后感,然后根据这个来算平时成绩。我第一次报的是《幾米履历表》,之前一直听说幾米的漫画,但《幾米履历表》是真真正正第一次看幾米的书,幾米的似乎脱离现实但又无处不连接现实的奇思妙想令人惊叹又令人深思。后来又报了余华的《活着》,《活着》让我彻底爱上了余华的写书风格,以至我看完《活着》就去图书馆借了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和《许三观卖血记》,还以自己浅薄的理解为《活着》在简书上写了一个书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刚发布就被封了,我感觉我写的并没有什么违禁的内容。老师的书里有一本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我一直非常想看,但是每次都抢不到,后来我放弃和他们抢了,去图书馆看了这本书。现在我也经常去图书馆借书看,感谢邓老师让我重新喜欢上了看书。邓老师还经常在微信群里发一些自己看过的好书、读到的一些好文章和自己的一些经历见解,也经常鼓励同学们在群里讨论自己最近看的一些好书,我也因此受益颇多。
我觉得环境和引路人对于一个人的成长真的是非常重要,但是如果依赖于环境和引路人自己将会变成一个永远长不大,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在环境有益于自己成长时,应该积极的适应环境,提升自己,当环境不益于自己成长时,要勇于突破环境的桎梏,不能让环境成为影响自己成长的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