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力》通往幸福的能力

2018-10-16  本文已影响0人  微微筱

自从当了妈,就时常把接纳挂在嘴边,那么到底什么是接纳?它是一种力量,是存在我们每个人身体里本有的,就像大地母亲对生长着的万物的包容一样。对一个人的接纳,直接传递了我们对生命本身的尊重。为什么觉得接纳很难,或者说很多事觉得无法接纳?不是这些事情限制了我们的接纳,而是心中的信念,也就是书中说的“台”阻碍了我们的接纳。

接纳孩子

先要想清楚作为父母在孩子教育中扮演什么角色。我们是孩子成长环境的一部分。对孩子的接纳,体现在我们对孩子的信任和敢于放手,这样孩子可以在自己的意志和经验中总结并成长。被全然接纳的孩子,是自由的,他们可以随意的做自己,同时也能在体验到事物的两极之后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判断选择合适的活动区间。我们提供的接纳,就是孩子背后的支撑和环境。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对孩子的接纳,能够让他认识到这个事情本身,而不是自己不够好。不管外界怎样,我都足够好,这就构建了孩子的幸福力。同时,只有当孩子认为自己足够好了,才有可能抵御未来。只有内心有这份笃定,才能够让孩子不用以外界的评判来衡量自己的价值。

接纳孩子的前提,是接纳自己。因为对周围事物执念太深,我们会经常越界、评判,会预设期待,想要帮忙或者控制孩子,这些最终无法帮助孩子走向自由和成熟。

接纳自己

包括接纳当下不完美的自己。我们一路成长磕磕绊绊心中免不了伤痕累累,当感受到不接纳时,就是成长的时机,不一定非要在当下变成接纳,那是接受。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不接纳的契机,看到心里的“台”,拥抱自己的过往抚平伤痛。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经常会再现当年自己被养育时的体验,用自己曾经痛恨的父母的一套来对待孩子。这些是进入到潜意识里的东西,它选择在这个时候表达出来,不管愿不愿意,这些记忆在寻找出口吧。我觉得能够看到都是幸运的,这是心的诉求。是在给机会疗愈,通过孩子,更能看到儿时的自己、同理现在的孩子,给过去一个拥抱、一份理解,因为现在的我足够渡过那时的大坑,希望可以让这些记忆得以抚慰和完结。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拥有这些台再正常不过了,这就是真实的我,不是我不好。接纳还在路上的自己。所有记忆的表达都是来助力我们成长,回到这些生命力受阻的点上,来重新养育和看见自己,成就我们的生命走向完整和绽放的。

接纳父母

我们现在对待父母的方式,大多是他们曾经对我们的态度,但是他们已经做到那个时候能够达到的最大最好了。与父母和解这一章特别触动我,我俨然看不到父母对我的好,以为自己是受害者的同时又再不断的苛责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坦诚相待,但至少有了努力的方向。

机缘巧合吧,参加过接纳力的浩涂俱乐部两次线上分享会。抛开内容,首先体系流程特别完整,有专门的控时员,主持人,和总结发言的人等等,可以说正规又死板哈哈,当时就是这样的感觉,认真听完一次,真的只是分享,主分享人言语生涩、说话卡壳甚至吐字不清,能做到的仅仅是一次事件和自己的感受完整呈现。就是这样的一次分享,后面有个可以评论的区域,很多人都说听了没意思,不值得之类的。但我却一直没有退出,听到了最后反而很感动。具体事情本身已经忘记了,印象中是很平常普通的小事,感染到我的除了分享人本身的真诚和情感流露,还有整个团体接纳,不夸张的说当时眼前浮现的就是所有人张开怀抱围绕着她的场景。可能有的怀抱打开的很刻意,或许姿势不好看,但是所有人呈现出来的状态,真的是前所未有的包容和接纳,敬佩。另外这个分享者让我感到他就是只为了自己去分享,不求认同,也就没有伪装和恐惧,很棒。

其实对于书里的技巧,也就是倾听、共情、我信息、立规矩这些东西很熟悉,更多的感动是来自于理念本身和作者心中的大爱。对于本我、自我、超我不太熟悉,看的很快有点含糊,二刷希望重点关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