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另外一个思考面:暴力沟通是否在某些语种存在较低

2021-02-25  本文已影响0人  瑞美

《非暴力沟通》只是刚看了个开头三章。暂时从书中获取到的观点是,使用同理心,体会对方的感情和需求,并在交流时尽可能将客观事实和评价句式分开,不要客观事实和评价混合在一个句子里。这更容易让对方知道你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感,以及你需要他做什么。

因为这是一个美国人写的书,原文应该是英语写就的。于是,我突然思考了一个问题:评价式和客观式语句有时不小心混在一起使用,会不会在某些语种特别突出,而另外一些语种相对不明显。在练习写英语作文的时候,老师常常会教我们,第一句就抛出结论,然后再具体写出原因,做到直来直往,开门见山。

但是到了日语,就不太一样了。对于评价性的语句,日语似乎会加入非常多的提示。会提示对方,这是我想的。比如,什么东西很好吃,日语的表达更类似于“我个人感觉这东西很好吃”。

而到了汉语,模糊性和明确性似乎就在英语和日语之间。有时觉得非常好辨认某句式是一个评论性语句和客观语句的混合体,有时却觉得并不明显。还是比如刚才那一句“什么东西很好吃。”这个“好”,到底是评价,还是客观,有时还真的要考量一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