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古代文化国学与传统文化

《周郑交质》:周平王其实只是一个可怜虫!!!

2017-08-14  本文已影响0人  静本信灵
周郑交质

《周郑交质》这篇文章短小精悍,全文两段,一段讲述了周郑交质历史故事发生的主要经过,一段就周郑交质中存在的现象进行点评,区区两百多字,可谓字字珠玑。原文如下: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

君子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苹蘩蕴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於鬼神,可羞於王公,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风》有《采蘩》、《采苹》,《雅》有《行苇》、《泂酌》,昭忠信也。”

翻译成现代汉语,大意就是郑武公、郑庄公是周平王的卿士。周平王却把一部分权力分给了虢公,郑庄公因此怨恨周平王。周平王认为这是没有的事。于是周平王和郑庄公分别将自己的儿子狐和忽送给对方做人质。周平王死后,周王室准备让虢公掌政。郑国不满,四月的时候,派祭足帅军队收割了周朝领地的麦子。到了秋季,又收割了周朝领地的稻谷。因此两家结下了梁子。

文中借用君子之言,认为没有信用,就算交换人质也没啥作用。开诚布公互相谅解地行事,用礼教约束,即使没有抵押,谁能离间他们呢?假如有真诚的信用,山涧溪流中的浮萍,蕨类水藻这样的菜,装在竹筐铁锅一类的器物里,用低洼处沟渠中的水,都可以供奉鬼神,献给王公为食,何况是缔结两国的盟约,如果都按礼去做,又哪里用得着人质呢?正如《国风》中的《采蘩》、《采蘋》,《大雅》中的《行苇》、《泂酌》,昭示忠信的道理一样。

了解完文章大意,我们也许会认为周平王这个人很作,既然都选择了郑国之主来当卿士,为啥还要偏爱虢公,分权给不相干的人。其实,政治无感情,从来讲的都是集团利益。如果你了解历史,你就会发现,周平王这个人应该还是有点想法的,奈何他老爹是个十足的坑儿货,为了褒姒一笑,来了一个烽火戏诸侯,不仅把周王朝的信誉扫到了千里之外,竟然还来了一个废嫡立庶,废黜申后的王后之位与周平王的太子之位。无奈周平王跟着母亲申后暗中逃到申国,投奔外公申侯。结果申侯一气之下,联合缯国和犬戎进攻周幽王,周幽王与郑桓公均被犬戎所杀。随后,申、鲁、许等诸侯国拥立周平王继位。但留下了外患的遗祸,于是周平王迁都洛邑,保存实力,这时候齐、楚、秦、晋等诸侯也逐渐强大起来,周王室日渐衰微,已成定局。

从这些史实我们不难看出,其实庄公的爷爷郑桓公虽然被犬戎所杀,但是却与周平王脱不了干系,或许两者本来就有芥蒂存在。虽然周平王在位时期,相继委任郑武公、郑庄公父子担任周王室的卿士。但由于郑国实力逐渐雄厚,已经威胁到周王室权威的统治,为了削减郑公带来的负面效益,周平王才不得不利用乘郑国多事郑庄公没有前来上任的机会,想撤掉他卿士的职务,并暗中将朝政分托给虢公。只是,周王室方圆六百里的地盘,已经威慑不了郑国,郑庄公能埋怨周平王,给周平王施加压力,已然可以看出此时周王室不过像风雨飘摇中江涛之上的一叶小舟,空有一个中央的形象,而已经没了驾驭群侯的实力。以至于不得不低声下气利用交换人质的方法,来消除郑庄公的怒气。

周郑交质的本质,从一定意义上讲,并不能完全说是因为诚信的缺失而导致。从制度上讲,其实算是分封制和宗法制弊端的呈现。分封的结果,势必导致地方势力逐渐扩大,中央集权的影响力下降,自然达不到控制地方的效果。再加上嫡长子继承制只是依据血缘作为支撑,随着时间的流逝,诸侯国与周王室原有的血缘关系必然逐渐淡化,最终无法超越诸侯国的自身利益。周王室存在于是成了历史发展中制度延伸的一种惯性,其走向灭亡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只是分封制和宗法制弊端呈现的转折,正好被周平王遇到,以至于来的这么戏剧,这么出乎人意!

周平王即使想回天转力,现状也不允许他能成功。如果周王室的封地与人口依旧排在各诸侯国的首位,那尚且好说,只是这六百里的弹丸之地,如何教强臣服命。落后就要挨打,何况周王室已经没有了养精蓄锐的资本,烽火戏诸侯之后带来的礼制崩坏,已经将原有的周王朝与诸侯的契约几乎完全打破,春秋战国的纷争因此到来!周平王注定成为一个历史的悲剧,周郑交质不过是这颗孤星一身中一段可悲的写照,纵使后人如何谩骂讽刺,却也都做历史烟云!只是可叹可惜了这对枯骨,本来该有一番作为!

周郑交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