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肆虐后的幻灭感

于是,我开始变成了一个庸庸碌碌普普通通的大学生了。
再过几年,就升级成一个身心疲惫的成年人,每天为了工作柴米油盐甚至是打折商品而奔波的公司职员,细心地规划着高效率精英的生活,而关于诗与远方的梦想也最终堕落成在床上呼呼大睡的周末。
我曾经热爱跳跃在纸面上的文字,它们生动鲜活,填充着空虚无趣的青春年华。后来的我细细思忖,也许只不过中学时期的娱乐设施受限下无可奈何的逃脱学习樊笼的第一选择,而那时天真幼稚又太高估自己的情操取向,误以为自己的余生是非文学不可的,但是后来的后来,故事趋于写实,开始明白精致的文字不如粗粝的人民币,巴不得把未来的前路早早铺陈好,巴不得精通未来上司青睐的实用技能,甚至常常暗自庆幸自己选了一个毕业后好找工作的专业,关于年少时做的白日梦统统抛在了高考最后一场考试铃声之前。
我游离在诗意之外的世界,和大多数人一样在清晨时分打着哈欠啃着包子撑过艰难的早自习,快步走回寝室里来不及整理就瘫在椅子上边玩手机边往嘴里塞午饭,在某些瞬间会突然很鄙视这样的自己,颓废懒惰,俨然就是自己高中时写的议论文里批判的那类不思进取玩物丧志的人,鄙视鄙视完了,又继续漠然地玩手机,安慰自己人生嘛自己开心就好,毕竟人间不值得。
高中我给自己的定位也是相当的错误,把喜欢写作当成了不想学习的借口,其实只要不动脑,让我喜欢写作也可以,让我喜欢玩手机也可以,也就是说写作并不是缺一不可的部分,权衡两者,我会奋不顾身义不容辞地选择后者,这点无需验证,因为我已经做出选择。以至于现在的我回顾过去,回想起过去给自己贴了一个忧郁文青的标签真是可笑、荒谬至极。
有时会想,两条腿踏出了曾经囚锢我的土地,视野愈发宽广,所识的风物人情也愈发多样,可思想深度却没了后话,落入了俗套的陷阱里,可怕的是,我没觉得这样是一蹶不振,反倒觉得在这个我曾经鄙夷的陷阱中很舒服很快乐。只是忙碌忙碌了这么久,总觉得自己一直在运转,身心不停在高数和淘宝之间来回奔波,喜欢插科打诨的恶习依旧没能革除,迷糊粗心大意的性格也被我从福建带到了长沙,对很多东西失去了热情和兴趣,因为母胎单身所以天天盼着机缘从天而降,然后轰轰烈烈地谈场校园恋爱,喜欢成天漫无边际地幻想,好像高考之后的时间都变得廉价了,如同摆在街边的青菜萝卜一样不受重视,可以随意地讨价还价。
有时觉得自己越来越像一个不学无术的人,终日将自己置身于一个游手好闲、只顾吃吃喝喝的状态,宁愿花上好几十分钟思考午饭的搭配组合,也不想动笔计算一道数学题,物质食粮永远兵强马壮,造就了我日渐富态的身材,而精神食粮永远匮乏贫瘠,空空如也的大脑里五彩斑斓,却接近营养不良。
好歹我算是个四肢健全三观仍在的成年人,至少懂得“吾日三省吾身”这个从小学开始就反复洗脑的道理,也许是我新陈代谢比较慢,我把古人的一天拉伸五个月之久。不愧存活了千年之久的文字,至少我这个2018年的大学生用户体验还不错。
人总是在自我批判自我反省中成长的,在这个寒冷潮湿的下午,我选择放弃复习C语言的机会,毅然背负其机会成本,写这篇毫无经济价值的随笔,觉得自己是虚无的也觉得自己是无限的。离开了写作这么久,背叛它的代价开始上门讨债,我瑟瑟发抖似一个劈腿不忠的渣男没敢直视写作这两个大字,却开始像怀念家乡的鲁面四果汤那样疯了似地想念它,想念过去那份为自己的拙劣文笔而洋洋得意的自信与快乐,想念过去痛苦无处宣泄时文字触摸心灵的慰藉。尽管现在的我一无是处,毫无长进,依旧写着奇奇怪怪语法不通语句不顺的文字,依旧自我感觉良好不思进取,依旧思想肤浅只贪图玩乐,但是只要我走进文字,我就觉得自己不是一头喂至长膘等待出笼宰割的肉猪,而是一只特立独行自由自在的猪,脑子里不只想着长肉还想着猪(人)生的意义。迷途知返,从来就没有迟到记过的说法,毕竟错误的选项可以用橡皮擦掉,错误的商品也可以在七日内退款,错误的伴侣也可以潇洒转身互删好友不再见面,何况我还年轻。你说这单薄的小方块字怎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呢,让我这个胸无大志的人开始想要从舒适颓废的歧路中切换至正常轨道,回归纯净安宁的内心,甚至萌生一个不顾一切冲破重重阻碍跑向它的大胆想法。还好闹钟响了,该醒醒了,再睡下去连买早餐的时间都没有了。
哈哈哈,闹着玩的呢,生活虽然不如诗,终归不会猪狗不如吧,丧里丧气的一点儿也不像我,毕竟难过的时候可以买瓶可乐充值开心,如果很难过喝杯冰可乐也一定可以解决,再不济就把自己躲进文字的世界,意念一屋子的可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