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

寿光记忆‖《蠽音》——安致远的低吟晚唱

2022-05-15  本文已影响0人  卜祥山

安致远,字静子,号缄庵,别号拙石老人,山东寿光纪台安家庄人,十七岁中秀才,二十七岁选拔贡。后因屡试不中,遂放弃科举,在家乡辟“自鉏园”建“晚读堂”。与其子安䈯读书著作其中,以研淘文辞自娱……有《静子集》十三卷,《凡为》文集九卷,、《玉磑集》、《纪城文稿》、《纪城诗稿》、《吴江旅啸》、《青社遗闻》、《蠽音》。(摘录)

《蠽音》是安致远最后的一本文集。

至于取名《蠽音》他是这样说的:“蠽,蝉属,似蝉而小,青色,《尔雅》谓之‘茅蠽’。鸣于暮秋夕阳,声烦而紧,嘈嘈然若繁弦急管之聒吾耳也。方其百谷登,白露下,灵曜四颓,桑榆景晚,或抱枝而吟,或循檐而咽。其时愈迫,而声愈疾,殆儆人以盖藏之及时,而岁暮之将至乎?《曲礼》曰:‘七十老而传’。予深愧其无所传,而亟亟以未然者,自鸣其有蠽之心也夫。故予病中所《生圹铭》《墓志铭》《絮言》而 总 名 之 曰《蠽 音》。物 既 有之,人亦宜然,勿曰之微虫又何知!康熙丁丑十月拙石老人自题”。

从以上文字来说,秋后的蝉,叫声“烦而紧”,已经自知来日不多,再不叫就没机会叫了,于是乎声声入耳,声声紧迫。

如同暮秋之蝉,明末清初的安致远也走到了人生尽头,也该对自己的一生做个总结和交代了。

于是乎,写下了几篇文稿,汇总成集取名《蠽音》。这也是他最后的文集,落日西沉,蠽 音成了他最后的低吟晚唱。

《蠽音》汇集了“蠽音序”、“蠽音小引”、“生圹铭”、“拙石先生墓志铭”、“妻李孺人墓志铭”、“絮言”、“寿圹碑辞”。

文稿不多,读来却是一声长叹……从取名《蠽音》就能感受到悲欣交集的复杂心情。

比如“生圹铭”,生圹就是活着修坟,七十多岁了,也觉得自己算是长寿了,在“父母之墓仅数十步,命工和灰沙为之”,分别六十年终于要在九原之下相见。自觉也是风水宝地“地高原,厚而沃……夏秋之交康水西来,经墓前东注复折而北,波涛汹涌有江河之势,而南望弁山,层峦叠嶂……”。

比如“拙石先生墓志铭”,自己病了三年,生生死死的好几个回合,是时候该总结自己的一生了!“九岁而孤,十一母氏见背,孑然一身,依大父自活,童子试旋遭乱离,十八岁补博士第子员,二十七岁贡人太学,自顺治乙酉以至康熙甲子,凡十五举而不售……”“凡十五举而不售”始终是他心底的痛。虽说晚年有“晚读堂”、“自鉏园”,也与儿子研讨诗文,文字厉害的他却不善言辞,酒后也偶尔发些牢骚。毕竟也是承受过“打击”的人。安老先生很有意思“生于明崇祯元年五月二十卯时,卒于年月日”留下了空白,到时填上就行。

不但自己写了墓志铭,还给他的妻子写了墓志铭,你看!有文化和没文化就是不一样!至少不用求人写!

“絮言”就是纯粹的交代后事了,以节俭为主,柏木棺材也“嫌其太侈”,“小敛以米珠七粒为含,不用金银,止为素绢,衣单复随时,绫锦华丽之服,皆不宜被体,安吾素”。该省就省,该简化程序就简化程序,不必搞一些“阳间景”。讣者(送信)远了就不通知了,来来回回的礼俗太多,增加负担。“蜃楼泡影,成毁须臾,有费于生者,无益于死者,达人不为也”。还着重强调“分田不分屋,分器不分书”。

书是他,他是书。

“寿圹碑辞”是《蠽音》的主要部分,“拙石老人寿圹成,伐石撰词以示后人”。寿圹碑辞,每句四字,共二百五十句,全文一千字。千字文写尽一生蹉跎,颠沛流离,有苦有乐,有舍有得,有总结,有希望,有告诫……

诗千首,文百篇,白头豕,乌足传,大拙之石难雕镌,硁硁顽质得天全,(山其qi)山南峙左蕤(尧河)泉,玉光剑气(梦?)芊芊,中有幽人万古眠,物换星移几岁年,谁者酒狂与墨癲,行歌来吊纪亭阡。

(寿光老卜图文原创。)

寿光历史文化中心关于安致远的一些场景介绍。

安致远的晚读堂、寿圹碑及编撰的寿光县志。

寿圹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