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海瑞 君臣对决
我虽说是学文的,但对历史不是太能滤清。
《大明王朝1566》算是我第一本读过的历史小说。整本书绝对的紧凑,简直精彩。
有很多感触,却犹如一团乱麻,剪不断,理还乱。希望能借由文字慢慢理清。
虽说《大明王朝1566》只是一本小说,或许小说凸现的人物不能真正符合事实,但人物绝对够立体,圆形。
全书两个主角,嘉靖和海瑞。这两个人算是处于两个极端。一个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一个只是七品知县芝麻大小的官职。这样天差地别的两个人竟然发生不小的关联。
海瑞是一个清官,这是不可置疑的。可是他不是一个好父亲,不是一个好丈夫,甚至来说不是一个好儿子。小说中,海妻怀孕过三次,可是没有一个孩子能够幸福的活下去。甚至在最后一次分娩时,母子两人因为难产竟然全部死亡。就是这样背景,更奠定了海瑞孤独的处境。
嘉靖这样说他,无君无父,弃国弃家。陈洪也这样说他,甚至说海家无后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海瑞是孤独的,也是坚定的。一个小官无所依靠公然与朝廷对抗,在这曲折的道路中,只有极少极少的人能够理解他。但是这种于世俗来说大逆不道的行为,就是那仅有的两三人也做不出来。
在小说的最后,海瑞怀着必死的决心骂了皇帝。他说天下人不直陛下久已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可是全书中我最喜爱的人物是嘉靖皇帝。我眼中的嘉靖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不管是为民为子亦或是为己。这样的人物往往是威严的,但是不可思议的是,对待黄锦他又有说不出的意味。
皇帝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是陌生的,甚至对古代的大部分人来说也是陌生的,能真正接触到宫中生活的只有少部分的人。所以说,我们对皇帝的了解绝对是片面的。就算通过一些影视,小说,资料来认识皇帝。可是那样的生活我们是绝对没有经历过的。对于那样的生活背景能塑造出什么样的人物性格也是难以说清楚的。我们不能处于那样的价值观下,所以也不能妄加评论。不能简单粗暴的指出他是一个好皇帝或是坏皇帝。
嘉靖心中是有一杆秤的。所有事情的发展,他或许会在心中考量很久很久。最后得出的结果也许好也许坏,但是不能否认的是每一个决定都是慎重的。
嘉靖也是孤独的,拥有的太多,失去的或许是对等的。没人敢对他说出一句真心话。大臣是怯弱的,有主动,有被动。后来出来了一个海瑞,对他说了真话,也是骂他的。
皇帝对黄锦说,他喜欢两种人。一种是傻的或是直的人。因为黄锦傻且直,心中真正的有皇帝。所以皇帝心中也有他,我甚至觉得皇帝是把他当做自家的小辈对待的。普天之下,一个一个的人都在对皇帝耍心眼。皇帝一个人对抗着所有人。极其悲哀。
“古人称长江为江,黄河为河,长江水清,黄河水浊,长江在流,黄河也在流。
古谚云:圣人出,黄河清,可黄河什么时候清过?
长江之水灌溉了两岸数省之田地,黄河之水也灌溉了数省之田地,
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只能不因水浊而偏废,自古皆然。
这个海瑞不懂这个道理,在奏疏里劝朕只用长江而废黄河,朕其可乎?
反之,黄河一旦泛滥,便需治理,这便是朕为什么罢黜严嵩,杀严世蕃等人的道理,再反之,长江一旦泛滥,朕也要治理,这便是朕为什么罢黜杨廷和、夏言杀杨继盛、沈炼等人的道理。比方这个海瑞,自以为清流,将君父比作为山,水却淹没了山头,这便是泛滥。”
这段话是嘉靖对海瑞说的一段话。他把长江比做清官,把黄河比做贪官。恰当的很,说出了皇帝的无奈。一番真挚的话,纵使时海瑞也无话可说。或许这时候海瑞对皇帝有了一点点的理解。两个不同的孤独的人物。站在一起,心灵之间或许能够一丝丝的惺惺相惜。嘉靖是能够明白海瑞的,但是海瑞却不能理解皇帝。
或许有人能比皇帝做的更好,但绝对不会是海瑞。他太过直板,难听来说甚至有点迂腐。皇帝最终还是没有处决海瑞,因为他知道张居正说的对,海瑞确实是国之利器。他要把海瑞留下来,辅佐裕王。
一代天骄,被一个小下属痛斥。这是多大的耻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尽力保全海瑞。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人之将死,心思却仍旧澄明。这是他爱子的表现,想要为儿子留下一个有力的臂膀。在这一点上海瑞不如他。
嘉靖帝后,海瑞在狱中将所食之饭菜全部呕处,浑身瘫软在地上。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海瑞再怎么刚正不阿,可还是大明王朝的一个子民,君主对他来说亦君亦父。父为子纲,君为臣纲。海瑞指出大明的诟病,并非是想让皇帝下位更或是逼死皇帝。在面对品级比他高的官员时他能够做到临危不振。可是面见皇帝的确是慌了神的。他敬爱皇帝,所以更想让皇帝变成能够被所有人敬重敬爱的人父。
两个对立且统一的人 孤独的活在世上。《离骚》有这样一句,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嘉靖和海瑞这两只鸷鸟,注定了到死都要孤独的争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