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故事想法天天读书

流浪大师沈巍达到了什么水平?

2019-03-29  本文已影响2人  不知命之人

被称为"流浪大师"的沈巍先生在网上爆红,有位女主持人批其不配称大师,在网上竟引起围攻。那么这位所谓的“流浪大师”,到底是个什么水平呢?

流浪大师沈巍达到了什么水平? 如果说,满腹经纶,出口成章,但并无独到之处的于丹,不过是私塾先生的女子版;姿势浮夸作态,言语华丽无实的陈果,无非是知心姐姐的升级版;那么这位涉猎群书,夸夸其谈的沈先生,顶多算是“两脚书橱”的现代版。因为古人把读书很多,但不知变通应用的人,戏称为“两脚书橱”。(见《南史陆澄传》) 流浪大师沈巍达到了什么水平? 苏轼评价贾谊,谓其“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这句话放在沈先生身上,一点都不为过。据说沈巍原是审计局的工作人员,起初是要倡导垃圾分类,结果把自己整成了个蓬头垢面的拾荒者。可见他即使不存在心理方面的疾病,起码也属狷介之徒。他为了自己不切实际的理念,不仅丢了工作,甚至还影响到与家人以及邻里的关系,直到自我放逐,与垃圾为伍,成为众人乃至社会中的异类,属于典型的死读书,读死书。他的行为,最多不过是为“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古诗,做个注脚而已。对了,这句诗才是对他精准的评价,谁给他封的国学大师啊? 流浪大师沈巍达到了什么水平? 沈巍先生受到人们的追捧,不是因为他真有什么经天纬地之才,埋没于市井草莽,而是正好满足了当下人们的猎奇心理。一个邋遢的拾荒者,居无定所的流浪汉,居然饱读诗书,议论精辟,还时常冒出一些“金句”。其言谈气质,与他的衣着身份,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比扛水泥的美女,嘟嘟嘴的丑妇还要有趣。都来看呀!一个脏得不要不要的流浪汉,居然和电视上的大师们水平差不多啦!再加上“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的宣传语,成功地引起了网络围观。 流浪大师沈巍达到了什么水平?

其实沈巍先生虽嗜好读书,但也只停留在寻章摘句,在故纸堆中寻求慰藉,自得其乐的程度,未必有什么高深的见解和领悟。关于这一点,从他对《了凡四训》的认识就能看得出来。而他的所谓"金句",也都是一些人所共知的大实话。他被炒成"国学大师",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现在的人们,知识储备是何等的贫乏,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都成了凤毛麟角。可笑的是,这帮可怜虫还一窝蜂地跑去看人家的热闹,不知道丢人现眼。

流浪大师沈巍达到了什么水平? 沈先生的问题,在于太过偏执。他放弃一切,身体力行地分拣垃圾,可是结果仍然事与愿违。他大概没搞明白,倡导垃圾分类是好事,可为什么得不到广泛响应?那是因为当前还有比这更紧要的事,比如食品安全和健康、比如看病难和看病贵、比如高房价、比如退休双轨制、比如越来越大的贫富差距。只有把老百姓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都解决了,才会有更多的人去关心垃圾分类这种事,他的努力,才会得到大家的理解和认同。 流浪大师沈巍达到了什么水平?

虽然如此,沈先生没有了俗物琐事之累,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读自己喜欢的书,有乐于身,无忧于心,看似落魄潦倒,实则率性洒脱,他的内心世界是充实的。我们拼命赚钱,不就是想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获得内心的安宁和快乐么?沈巍先生做到了,和他拥有的财富相比,我们就是一群穷光蛋。

因为他除了有每月2000元的病假工资外,还有一笔巨额的财富,这个财富就是书籍。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对他来说,只要有书读,就什么都有了。

相比而言,我们有什么呢?我们都活得太累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