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管理(27)
1.首诊是指每年因不同疾病第一次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诊。
2.利用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家庭访视等途径识别高危人群,检出高血压患者。
3.高血压的诊断:
对第一次发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居民,在去除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后,复查非同日3次血压高于正常,可初步诊断为高血压。如有必要,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确诊,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对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对于高危人群,纳入高危人群管理。
4.分级随访管理如何分级: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采用分级管理,且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
1)一级管理:针对1级高血压无其他危险因素的低危高血压患者,至少3个月随访1次,监测病情控制情况,健康教育和非药物干预,3个月无效后进行药物治疗,注意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2)二级管理:针对1级高血压伴有1-2个危险因素和2级高血压伴有(不伴有或伴有1-2个)危险因素的中危高血压患者,至少2个月随访一次,监测病情控制情况,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治疗;1个月血压仍未控制的进行规范药物治疗,注意药物疗效、不良反应和治疗依从性;加强靶器官损害的早期监测和评价。
3)三级管理:除纳入一、二级管理以外的高危、很高危患者,至少1个月随访1次,监测病情变化,有针对性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技能指导;强调规范降压治疗,注意药物疗效、不良反应和治疗依从性;加强靶器官损害和高血压临床合并症的早期监测和诊断。
5.分类干预:
根据随访评估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
1)对血压控制满意(收缩压<140 mmHg且舒张压<90mmHg)、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
2)对第一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即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调整降压药物,2周内随访。
3)对连续两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连续两次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没有改善,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4)对所有的患者明确高血压及其合并危险因素的控制目标;进行患者自我管理教育;与患者一起制定生活方式改进目标。告诉患者出现哪些异常时应立即就诊。
6.服务要求:
1)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由医生负责,责任医生团队成员协同完成,应与门诊服务相结合,对未能按照管理要求接受随访的患者,医务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联系,保证管理的连续性。
2)随访包括预约患者到门诊就诊、电话追踪和家庭访视等方式。
3)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可通过本地区社区卫生诊断、健康体检和门诊服务等途径筛查和发现高血压患者。有条件的地区,对人员进行规范培训后,可参考《浙江省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工作规范(试行)》(浙卫发〔2009〕290号)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管理。
4)发挥中医药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防治并发症中的特色和作用,积极应用中医药方法开展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
5)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使更多的患者和居民愿意接受服务。
6)每次提供服务后及时将相关信息记入患者的健康档案。
1.高血压分级管理流程图:
1.思考:如何保证随访数据的真实性,请提出你的方案:(要点)
1)居民身份的真实性确认2)随访业务操作的安全严密性3)随访数据的正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