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信有什么用?

2019-03-13  本文已影响0人  践行致知

认知复杂性是一个不能纵容的坏东西。对付它的办法有两个:第一,升级认知,用你的智慧,把握它;第二个恰恰相反,认知缩窄,用一个迷信,屏蔽它。
所以这个世界上,牛人和傻人,各有各的福分和机缘,就是这个道理。

这是罗胖今天的分享。

他从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迷信行为如生病吃香灰拜菩萨,尽管一再被证明无用且有害,但就是不断有人信。为什么呢?

他在吴伯凡老师的课程《认知方法论》得到了解答:迷信,不仅仅是一种认知。迷信,还是一种策略,是人应对复杂状况的一种特殊手段和策略。就是避免认知复杂性持续地呈几何级数的增加。你需要有一个拦住更多认知复杂性的边界。最好的边界是啥?就是迷信。

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罗胖又举了个例子:

比如,让我走在一个悬崖峭壁上,路大概有两米宽,两边都是悬崖。我敢走吗?不敢。其实你想,如果在平地上,给我画出一个两米宽的通道,我走过去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如果通道两侧是悬崖绝壁,影响的不是路本身,也不是我的行走能力,而是我的认知。我的认知中会出现大量的复杂性和熵增。堵在我大脑里的东西,不是怎么走,而是掉下去怎么办。想法多了去。那就没有办法走了啊。

这个时候怎么办?两边加上围栏啊。其实两米宽的路,加上围栏,我不用扶着的。它没有起到任何实际上的支持我走过去的作用。它只是给我的认知划了个边界。有了这个边界的存在,我的认知复杂性就大大降低了。就不怕了,走得也就稳了。

你想想啊,如果这个围栏,我也没有扶它,我怎么知道它存在呢?它也许很不结实,纸糊的,甚至压根就是个视频成像呢?对我来说,就是个骗局。但是没关系,效果一样。只要我认为它是真的,它就能把我从复杂性的汪洋大海中拯救出来。这不也是一种迷信的作用吗?

不是因为它有效,它是真的,而是因为它的存在,在我的行动现场,帮我屏蔽了复杂性,它就已经帮到我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的答案——迷信的作用。

我的感受:

其实吴伯凡认知方法论的写一篇内容我也听过,但没有想那么多,听过也就过了。

可见,发现所学知识与生活工作之间的关联点,提高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才能不断精进。与之相比,我的学习还是太过浅薄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