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与华简史【7】转型企业家。2018-08-27
2006年,华楠创办读客图书。
出版业务比较适合我们,用华与华方法来看,就是商品概念开发和包装设计,所以我们进军出版业很顺利,到了2010年,随着《藏地密码》、《官场笔记》、《黑道风云二十年》等畅销书集中爆发,读客的业务越来越忙,华楠也基本参与不了华与华的工作了。
这时候,我身体状态正是最差的时候,我都怀疑我还能不能继续工作了,我就跟肖征谈,让他做总经理。肖征2000年就跟我一起工作,华与华创办后,他又来到华与华继续跟我,当时是公司的副总。
之前华与华差不多只有两个人主持,二三十个人的小公司,华楠在家管生产,做创意和制作,我在外管销售,负责客户拓展和提案交付,其他人都是学徒和助手。以至于除了我,公司基本上没有人跟客户提过案。有时候我在客户会议上,遇到其他咨询公司或广告公司的人,看人家就来一个小姑娘,上台说话也落落大方,挥洒自如,我心里就想:“唉!为什么华与华的人就没有一个能自己出来提案的呢?”我还不知道问题在我自己身上,我以自己为100分的标准,99分都不接受,所有的提案都自己去,别人当然没机会,也不敢提了。
如今我自己玩不动了,不让别人干也得让出来,我纯属被逼无奈,是一种妥协。没想到这一妥协,妥协出了一片新天地。人家肖征干得很好,2012年,又提拔颜艳做了副总。颜艳是2004年到华与华的,公司迁址上海后的第一批员工。
2012年,我病也好了,公司气象为之一新,生病一点没耽误公司发展,还多了两员大将。我又雄心勃勃起来。这一年年,我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念EMBA,两年的学习,对我帮助非常大。因为之前从来没学过怎么做企业,都是自己干出来,而且我做的,基本上还不算一个“企业”,只是一个师父带着一帮徒弟,出去接一些品牌创意的手艺活儿。到中欧念两年书,就是一个系统的扫盲。一块块的拼图都拼接起来了,对企业有了全景认识,自己负责的部分也加持了。
去中欧学习,本来也是我的一位企业家朋友督促我去的,我开始时不以为然,认为经营是实践,不是学校学的。他跟我比划说:“咱们做企业,是这么大一块事儿(比划了一个大圈),你干的活儿呢,是这么大一块事儿(比划了一个小圈),虽然在你的范围,你是专业,但是,如果你对整个企业的所有事儿没有理解,没有场景感,有时候你就不理解我们在说什么,你对不上话,找不到感觉。你对整个企业的理解不足,你的专业也会有局限。”
他又说:“你必须搞合伙人制,不能像现在这样干。现在这样干,师父带徒弟,只能是小作坊,不是企业。”
这的两条意见,做企业家,搞合伙人制,对我有很大震动,也改变了华与华之后的轨迹。我想我也是在做一个企业,我也要做一个企业家,而不是一个创意人,所以我就去中欧学习,后来又到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念金融EMBA,确实是对企业的整个经营事务,建立起了结构性的认识。
在和华夏幸福合作的时候,我结识了麦肯锡的全球合伙人张海濛,我请他到公司交流。来了就抓住机会请他给大家讲一课。张海濛说:“咨询公司的发展主要是四个阶段:第一,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论,而且确实行之有效,能为客户解决问题。这个看起来你们已经有了。第二,这套方法能教会其他人,而不是只有创始人自己会,能复制。这个不知道你们做得怎么样。第三,能国际化。第四,创始人退出,公司还能继续发展。”
他讲这四条,我就一一对应考虑,自己的一套方法论,这个咱有,就是华与华方法。这套方法能教会其他人,能复制,这个咱们一定程度也做到了,但是如何提高教学复制的效率。第三条,国际化,顺其自然,我还不是太关注。第四条,创始人退出,这是必须考虑的,因为时间会让你必须退出。
第二条是重点,如何复制。后来尚和管理咨询公司给我们做管理辅导,胡光书老师说:“要把个人的技能变成公司的技术。”
胡老师的辅导,让我认识到我们过去“师徒制”的问题。华与华一直是师徒制,公司骨干都是我带出来的徒弟。但是,我们的师徒制文化呢,有几句话叫“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又说:“言传身教。”看徒弟自己的“悟性”。总之在学得会学不会上面,主要责任在徒弟,不是师父,这就不是一个有效率的培养方法论,是从师父的技能,到徒弟的技能;没有从每个人的技能,最终都形成公司的技术。所以师父必须要承担更大的教学责任,必须要形成教材。后来我读到万达公司的《商业地产运营管理》,那是整个流程缕下来的详细操作手册,我觉得华与华就要形成全业务流程的操作手册,每一步具体讲怎么做,整理出来,也公开出版。这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工作。
再回过头去说合伙人制,我也大致了解了麦肯锡的合伙人制分配机制,我想怎么才能建立一个“科学的”合伙人机制呢?想来想去也不知道,就土法上马,分两级,董事合伙人在全公司收入为基数拿提成比例,合伙人按自己负责业务的收入为基数拿提成比例,先做起来,以后再慢慢迭代,终归是要走向麦肯锡一样,按利润池分配,但开始的时候,我想在广告和培训上投入比例会比较大,如果按利润分配,大家恐怕没有我这样的投入意愿,干脆不让他们参与投入的事,合伙人不必为利润负责。
合伙人制在2014年启动,当时我们也是请了一间咨询公司,台湾的开放智慧公司,做引导力辅导的,来给我们全公司开了一个叫“裂变”的凝聚共同愿景的会议,这个会对于我来说很新鲜,因为我习惯了一言堂,我说,我干,然后大家跟着干。现在是让每个人来说,来写,来画,公司的愿景和行动计划,贴墙上去,然后把共识找出来。
裂变的意思,是要通过合伙人制,裂变出人才,裂变出规模,裂变会议提出的三年目标,是2017年咨询费收入做到1.5亿。当时我们一年大概4000万的收入,所以这个目标还是挺大的。后来到2017年,做到了1.35亿咨询费收入。
在分组讨论的时候,我听到陈俊在小组发言说:“公司既然说重视创意,那你就拿100万出来,重奖超级创意!”我一听这个创意不错!马上和华楠、肖征商量,当天就宣布每年重奖年度最佳案例100万元,2014年就发了第一届,西贝莜面村项目组拿了第一个百万大奖,之后几年的获奖案例分别是360、吉林云天化和汉庭酒店。百万大奖搞得很有激情,我又宣布增设一个每五年一届的百万美元大奖,奖励能为客户长期持续创造价值的案例小组,奖金100万美元。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我的诺贝尔奖情结。没机会拿奖了,自己发一个。
2014年之后,我们在培训上也加大了投入,首先是合伙人和骨干总监全部由公司支付学费去念EMBA,然后是全公司分批赴日本学习TPS,每年策划骨干和设计骨干分别有一次海外游学,今年9月我还要带一个30人的团到美国东海岸,西点军校和哈佛大学游学。
2018年,公司成立十六年了,我带的第一拨徒弟,都已成为经验丰富的老将,合伙人制的激励,让公司取得了迅猛的成长,人员也增长到150人。我觉得我已经从一个策划人,转型成为一个企业家。从96年进入咨询业开始,我从业已经22年了,这22年,接触的都是中国最优秀的创业者、企业家,耳濡目染,跟他们学到很多企业经营的思想和方法。贾国龙说西贝最大的产品是“人”,我深刻的体会这一点,花在培训上的时间越来越多。领导者的责任,就是成就他人,就是培养新的领导者。在经营上,我对咨询业务也找到了“规模感”,我的规模感具体在5-10亿。但是,像麦肯锡那样,全球做到70亿美元是怎么做的呢?我还不清楚。先把我们的10亿人民币目标完成吧!做到10个亿,靠什么呢,就靠下一节:
华与华价值观。
华与华简史【7】转型企业家。2018-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