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年味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去秋逝冬雪到,又是一年佳节报。今年霏霏雨雪尽洒天际,终于暖阳可静沐,桃符立黄昏,年味缓缓来矣。
暖暖年味浓“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小时候一到腊月我就开始兴奋,天天数着日子盼过年。如今虽离家甚远,我也依旧记得,年味最暖是故乡,年意最浓是故乡。在我的世界观里,过年就意味着团圆,我们这里逢农历“三六九”为集,到了腊月23以后的这几个集,街道上可以看到各家各户出外打工的人们,有的已经忘却了模样,忘却了名字,可再见时,自然有种亲切存在于彼此之间。而这样几个集上,我才倍感“小镇人丰,车水马龙”,简直是“人潮拥挤,刚刚牵手的你在哪里”。我们要趁着集备足年货,一如冯骥才所说,“年货备得齐全,寓示着来年的丰足。玉丰泰的红绒头花,正兴德的茉莉花茶,还有津地吊钱,彰州水仙,春联年画,香烛供物,干鲜果品,生熟荤腥。”
大年三十,人们辛勤地忙里忙外,打扫屋内和整理院中的卫生,摘菜洗果子,贴对联,贴门神,这其中还必须倒着贴几个“福”字,寓意是“福到了”。父亲原先学厨,但在家中极少做饭,也只有在这些日子里才会大展身手,母亲就在旁边,切切洗洗打下手,今年的米饭,他们交给了我,又千叮咛的说一定要做多一些,这叫做“年年有余”。准备差不多了,家里的男丁就该集体去上祖坟了,此刻的祭祖和清明不同,这一天是开心的激动的,那浩浩荡荡的宗亲男丁们跪在坟前烧纸钱,集体磕头祝福,并在自家的祖坟前燃烧一挂鞭炮,过年了,也该请先人们一同过个团圆年。辞旧迎新,暖暖年味告组上,望泉下有知,安心保佑。
父亲和弟弟祭祖时,我和母亲在家中调好了凉菜,等他们回来,父亲快速地炒了一些菜,又做了弟弟最爱的鱼和虾,吃饭之前一定要在自家院中放鞭炮,听着门外噼里啪啦的响声,接连不断,一家又一家,我便知道这是许许多多的家庭在久别重逢后的大聚餐啊!
坐在饭桌上,父亲给奶奶夹的鱼,和母亲推让的酒,我给弟弟剥的虾,弟弟给我倒的可乐,还有一家人难得团圆的共举杯不禁让我感动,暖暖年味浓,有家才有年,有家味才浓啊!
吃过了年饭,母亲又要去和院子里的婶婶伯母婆婆们共跳广场舞了,她们活力四射,激情不减,尤其是在大年三十的舞,舞的动人,舞的精彩!我和父亲在家中剁肉馅,揉面,天色稍晚,母亲回来后,我们看着春晚一起包饺子。外面的天空灯火通明,烟花飞舞,总是吸引我往外跑一会,感叹一番。弟弟催着快些包饺子,他总还想我们陪他打会牌下会棋,父亲总说陪我弟玩,不但得给他个赢的结局,还要给他个尽兴的过程,实在麻烦。可我们陪着他玩时,看着他自编规则耍点小赖皮,倒有些乐在其中,一家子嘻嘻哈哈,一同守岁过年尽显年味醇厚。
正月里来是新年儿,新新衣儿身上穿,刚起床来煮饺子,吃完饺子再喝汤,大年初一就是玩儿,串门子打麻将看看电视乐哟哟。今天正好是大年初一,此时院里的女眷们又在跳舞了,男丁们大多在打牌聊天,而我悄悄记下我的这一年,暖暖年味暖暖情,暖暖新春暖暖爱。
大概从明天开始我们就要走亲戚去拜年了,带上我们的礼物和诚意,去献上年之初的祝福。也许还会有如往年一般,和长辈们推让红包,一大群表兄弟姐妹到处游荡,吃一大堆的花生瓜子……总之年的味道依旧,爱的幸福依旧,家的温暖依旧,情的关怀依旧……
暖暖年味浓年味是一句挥不去的乡音,余声只绕家中梁;年味是零点烟花齐放时,许下的来日安好;年味是中华儿女对传统文化的永久传承!也许我们过年的习俗不尽相同,但无非是迎来一场团圆,辞旧迎新,共同期待更美好的明天。
新旧交替,拜别去岁,年味存于心,暖暖情在怀。在此陈小愿,愿家人安念,愿挚友常见,愿此生无憾,愿年味永久,暖暖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