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2017-08-10  本文已影响0人  Whoisamber
思维导图

第一章

成人学习的三大问题:

没时间,没精力。---压力与学习的矛盾。

图片内文字来自《这样读书就够了》

生存负载主要是压力,分为外部负载和内部负载。外部负载是指工作上的压力以及来自的压力 ,内部负载是指自我追求、期许的压力。

生存力量也分为外部和内部,外部力量是指家庭支持,经济能力,人脉资源等,而内部力量指的是自身的能力与经验。

生存余力理论指出,一个人要从事学习活动,必须拥有一些生存余力。

看不懂,记不住。搞错学习主题。

网络上常常有关于读书问题的讨论,其中有一个关注很多的问题:都这么多书都记不住,读书还有用吗?这个问题在很多的阅读者身上都有体现,但是这个问题的出发点似乎就有些问题。“有效的学习来自有效的反思而非积极的经验。”这句话道出了阅读的真正目的。成人的阅读不是简单的记住书中的内容,这样的学习方法除了平时多些谈资,对自身的成长是没有多大意义的。真正有意义的成人阅读应该是把自己最为学习的主题,在阅读过程中,将读到的知识与自己的实际经验联系。

看不下去--不明学习目的。

研究型学习与致用型学习。研究型学习是学校教育采用的方法,但是成人学习是为了运用到工作生活中的,所以不必要像研究型那样把真本书看完。最重要的不是看了多少本书,而是书中的知识是否能被运用。

如何解决三大问题?

第一,不会成为新的生存负载。 不需要阅读整本书,也不需要利用整块的时间。

第二,以学习者为核心。

第三,力致于能力提升和改变行为。

两个问题(两个问题是我在读每章时自己提出的问题):

第一章讲了什么?

讲了成人阅读的三大阻碍。主要是精力不足,压力大;阅读的方式不正确:仍旧采用学院式读书,将知识化为能力的目的变成了看完整本书为目的,导致了花费大量不必要的时间,但实际发生的自我改变却微乎其微。

在分析了问题之后,给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法:首先要明确以读书者自我为主题,学到的知识与过去的经验相挂钩,内化成能力从而改变行动;其次摆脱要看完整本书才是学习的死板印象。

回想我自己读书的方式,是不是也犯了上面三个错误?

我的读书方式一直都是固执的看完整本书,而且事实上我也经常把书看到一半就放置不管了。不仅如此,即使当我把一本书看完,我也很少把书中获得的启发加以思考,运用到行动中。因为我是一个大学生,读书学习的时间还是有很多的,所以看书并不会成为负载。我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自我提升,深化认知以及改变日常行动上的不足。从上面的自我反思来看,我也没有达到自己本想达到的目的。所以在以后的阅读中要明确两点:一是专注于书中能被我运用的知识,将这些知识与经验挂钩,力求举一反三地思考。二是明确看书的目的——改变。


第二章

成人教育学五大公理

1.自我导向

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在学习时与其他学习者互动。

2.关联经验

成人学习中,经验应该成为学习资源被自己和他人加以利用。

3.强调实践

在学习和工作中,个人的表现与“准备度(Readiness)”是对等的。“准备度”是一个人的能力水平与意愿水平的组合。在成人学习中“准备度”偏向实用,这意味着成人所学到的知识运用率越高,其学习效果越好。

4.聚焦于解决实际问题

5.内在驱动

越是符合这五大公理的学习内容,给学习者带来的印象越深。

为什么培训比读书贵?

自己阅读相比较培训缺少的是一种能力I(Interpretation),把知识拆解为能力的能力。

图片内文字来自《这样读书就够了》

有了I的存在,学习者可以交互的体验和反思,达到知识的“拆为己用”(Appropriation)-------A(拆为己用)=体验+反思------达到将知识化为能力。

拆书帮的核心环节:阅读,引导促进,拆为己用(RIA)

R(Reading) 阅读书片段

I(Interpretation) 拆书家引导促进

A(Appropriation) 学习者拆为己用

拆书家:掌握I的灵魂人物。

学习者可以自己做自己的拆书家(在掌握了拆书的理念与高级学习者的方法下)。

两个问题:

第二章带给我那些全新的认知?

首先是成人教育的五大公理。分别来看,我学习时与这五大要点几乎没有对应的地方。看来我还是停留在学院式学习中。

在学习中,做为学习者要弄清楚自己学习的内在动力是什么。假如是利用黄金思维圈的方式思考,即思考why。只有当明白了why之后,才会有主动学习,以自己为向导,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同时要联系过往经验,进行反思。并且将知识运用起来。

其次,有效的学习是通过体验和反思的交互组合而实现的。例如在驾校学习开车,教练先给你步骤和看点,学员需要自己上手操作,出现问题时积极反思并与教练、其他学员讨论而获得正确的开车技能。

如果想要做自己的拆书专家,其中最重要的是自我引导促进,那么如何才能到达呢?

拆书家最大的作用是把内容拆解成知识,并引导学员通过体验和反思内化知识。

如果我是自己的拆书家,首先必然要先理解书中的内容,主动依照内容反思自己过往的经验。再通过书中的指引,思考自己以后该怎么做?

第三章

学习者的三个级别

初级学习者,高级学习者,学习促进者。

初级学习者仍旧采用在学校使用的方法来学习,错误的将学习等同于记忆知识。而没有做到提升实际能力。其中要想从初级学习者升级为高级学习者的方法----拆书帮便签读书法。

高级学习者摆脱了书本的束缚,有意识的注意到书中的哪些内容可以拆为己用。高级学习者可以做自己的拆书家,但是高级学习中也会有能力区别。比如对于不同书籍的拆解能力,还有是否能够超越书本身去思考。

学习促进者是最高级别的学习者,其不仅可以成为自己的拆书家,还可以引导他人拆解书中内容。

拆书帮便签读书法(帮助学习者迅速从初级学习者升级为高级学习者甚至是学习促进者)

目标:

1.缓解书本太厚、内容晦涩难懂所带来的压力和厌烦感,保持兴趣。

2.聚焦于知识的思考、运用,效果外显化。

3.方便整理

4.学习进度加快

基本原则:

1.明确阅读致用类书籍的目的是应用。

2.便签的使用降低阅读复杂程度,但同时保持思路清晰。

工具:

1.准备三种不同颜色的便签纸,做三类笔记I、A1、A2。

I:用自己的语言拆解知识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A2:以后我怎样应用

2.准备一组多色的指示标签

3.笔

操作步骤:

第一步:阅读致用类书籍,明确以提高某方面能力、技巧为目的,并将此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二步:检视阅读,对书本有一个整体认识框架。

第三步:遇到核心观点,重要建议或者较难的地方,问问这是否会对自己有用,如果有,就放慢速度自己阅读。用作者的话复述作者的观点。(受到易仁永澄的启发)

第四步:拿出一张I标签,用自己的话重述知识点,或者总结获得的启发。写在纸上,贴在对应的一页。(之前听过永澄老师的的观点:先用作者的话重述作者的观点,再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当时听得似懂非懂,结合内隐语言和外部语言的区别原理,我的理解是先重述作者的话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原文,用自己的话重述是在理解作者的基础上更加结合自己的经验想法)

第五步:回顾自己是否有类似的经历体验。写在A1便签上。贴在相应的书页。

第六步:结合读到的知识与自己的经历,设想以后应该如何运用。落实到具体。写在A2便签上。贴在相应的位置。

第七步:在有便签的书页边缘贴上指示标签,作为提示。

第八步:按照标签读书法把一本书读完后,将所有的A2标签拿出来。可以贴在醒目的位置上,或者列出知识操作清单,日后提醒自己,学以致用。

注意事项:

1.如果原知识浅显易懂,就可以直接用下划线,而不需要I标签了。

2.A2标签尽量语言精炼具体

两个问题:

我自己是哪个级别的学习者?

在这一章开头的自我测试,我的到的结果是高级学习者,但是看了3大学习者的特点,我却自认为自己还在低级学习者中,例如很多时候我都试图记住书本中我认为有用的知识,但这种低效率的学习常常使我感到无趣,从而放弃,最终当初看书就像白看一样。不管怎样,我的目标都是能够成为自己的拆书家,将拆书后的只是运用起来。

便签读书法需要注意的地方有哪些?

要想熟练掌握标签读书法。对于我自己需要注意的点:

1.有些实用书籍在给出建议是会加黑加粗字体,这是不难去寻找的。但是对于一些隐形的知识,我有可能会忽略。所以如何才能从文字中找到更多可以获得启发、利用的知识呢?

2.想出如何运用只是开始,真正产生行动才是第一步。如何才能发生改变呢?将看完整本书后,结合检视阅读所列出的框架构建自己的体系。并且将具体的操作列出清单,每日或者每周反思自己是否常常运用,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地反思和改善。


第四章

与高级学习者相关的成人学习理论

学习螺旋之一:体验-反思

成人学习最大的一点就是“反思性实践。”通过实践-反思-实践-反思......获得成长。

具体的”反思性实践“有四个过程:

1.连接(Association) 把新知识与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

2.整合(Integration) 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

3.确认(Validation) 确定已经获得的观点和情感的真实性。(?)

4.内化(Appropriation) 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拆为己用。

将知识与自己联系起来,有助于记忆,而且是牢固的长期记忆。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重构式的学以致用(改变认知和行为,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而非扩张式的学以致用(学习大量的技能以满足现有的认知思维)。

学习螺旋之二:归纳-演绎

图片内文字来自《这样读书就够了》

在拆书过程的I中,I=激活经验+促动参与+催化应用

其中“激活经验”指的是学习者描述自己过去的经验——这称作“叙事性学习(Narrative Learning)”

叙事性学习不仅指的是说给别人听,还可以说给自己听。根据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再构建一个故事并且叙述出来,反思了过去和当下,也有可能改变未来。

"参与促动"实在拆书现场的演练和互动——这称作“身体亲历学习(Embodied Learning)”

大脑并不擅长孤立的接受信息,而更偏爱接受源自真实生活的信息。

"催化应用",学习者利用知识结合经验在大脑中过一遍,这一行为相当于实际操作了一遍。——这称作“精神训练法(Mental Practice)”

听者型和读者型。这二者接收信息的方式不同。

P2SP(Peer to Servicer & Peer) 学习应当是学习者与其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

两个问题:

本章说的是什么?意义是什么?

这一章说的是拆书方法背后的学习原理。揭示了成人学习的几个暗知识:“体验+反思”、“归纳+演绎”、叙述、多元化接收信息,增强与学习环境的互动、结合实际在大脑中过一遍、明确自己是哪一类的学习者,从而选择合适的资料。

我有什么启发?

了解了这些学习原理之后,除了拆书帮的方法外,还有没有方法运用到其他事情中?

“体验+反思”可以通过写反思日记的方式展现。具体该怎么写反思日记呢?我可以给自己设定标准,对照标准反思自己。比如用便签读书法总结得出的清单可以作为反思的一部分。

将知识结合经验在大脑中演绎一遍可以穿插在冥想之后。当我想要做演绎的时候,就先冥想一段时间,放空自己的大脑。因为每当我冥想之后,人会更加放松也更加专注。

如今网络便捷了人们的交流,也许学习的互动不需要面对面的沟通,通过文字的方式输出发到网上,也是一种学习互动的方式。


第六章

拆书帮中所用的书是致用类书籍。分为四种:

实用类—直接给出建议 建议 黑体字

why to do so?

这样做之后会发生什么?

(是不是也要考虑情景?我怎么做?我之前是怎么做的?知识清单)

理论类—阐述概念 主要结论 ~转化成建议

转化步骤:理解观点,不断章取义

了解给出观点or理念的背景,同时将自己所处环境与之对比。

处境相同-直接应用-转化成建议

处境不同-进一步提取观点背后的大原则,根据处境给出切合实际的应用建议。

叙事类—传记,小说。电影电视剧对话

人物做的好的地方

人物做的不好的地方

超越人物表现,看原则(什么样的原则?)

脱离通常的好坏评价,从结果和利益的角度来评价。(?)

考虑人物的动机。

找冲突。找那些凭借自己现有的经验和知识储备无法解释的地方。找那些与自己想法做法不同的地方。找那些和大众的想法做法不同的地方。

其他.

将书本的用途拆解运用到其他领域。

两个问题:

四种类型的书籍在拆解过程中都需要注意的是什么?

需要注意知识背后的背景是什么,是普遍适用还是在特定情景下才可以使用。

注意与自己的经验对照与联系。

在阅读叙事类书籍时要超越人物表现,看原则,这应该怎么理解?

不管是小说电影还是电视剧,虽说很多情节都是来源于生活之中,但大部分都是虚化、美化情景的。比如主角光环就是一个例子。很多时候,人物所作所为并非正确,但获得的结果却是好的。所以要结合实际情况,伦理原则批判的看待人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