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食堂》扑街,为什么我们还是喜欢深夜?
1
黄磊版《深夜食堂》开播了一段时间,口碑和收视率双双扑街。
豆瓣评分惨跌至2.4,连黄磊这位文艺大叔的人设都几乎要因此崩塌。
有人说是植入太多,广告强奸了观众的视觉和智商。
有道理。
不过在小歪看来, 更主要的原因是不像中国人夜里干的事。
2
深夜食堂。
深夜适合干什么?
多是不可描述的事。
林忆莲的《夜太黑》里唱到,
告别白昼的灰
夜色轻轻包围
这世界正如你想要的那么黑
霓虹里人影如鬼魅
这城市隐约有种堕落的美
如果谁看来颓废
他只是累
要是谁跌碎了酒杯
别理会
当夜幕降临,拖着一天的疲累和不堪,我们想做的,又是什么呢?
把精致和面具留给白天,让放松和放纵拥抱黑夜。
很多年前,我在广州上大学,我们学校侧门出去就是极旺的夜市一条街石牌东。
每当夜幕降临,贩夫走卒、烧烤小炒齐齐出动,开始摆档。
我很喜欢出去逛,尤其是心情不好的时候。
在“十men十men”(粤语十元)的叫卖声中,在烟熏火燎的烤鸡翅的香味中穿行。
感觉这才是真实的人间。
男同学能买到满意的毛片,女同学能买到喜欢的打口碟。
那些独在异乡的孤寂和忧愁,那些青春年纪莫名的烦恼,都被石牌东的黑夜抚慰。
记得有两家叫“实惠坚”和“平又靓”的粤菜馆,是我们同乡会的据点。
每到节庆日和谁生日,都会去大吃一顿,大喝一场。
所有的愤怒和忧伤,都在宣泄中得到平复。
出门在外,朋友之间的关照,情同手足,那时的友谊也延续至今。
毕业前夕,一帮同学在石牌东的烧烤档前吃了通宵,一家一家挨着换,一边大笑,一边泪流满面。
从此各奔东西,却从此不能忘记。
工作之后,我几乎吃遍了北上广著名五星级酒店的大餐,精致有余,美味非常,却再也找不到其中的情。
可能这就是周星驰电影《食神》中,黯然销魂饭的精妙。
2
作为一枚驴友,我有个爱好,无论到了哪里,都要去夜市逛逛。
从乌鲁木齐到台湾,每到一处,我都喜欢在市井里穿梭。
不是不喜欢精致的餐厅,而是觉得夜幕下的每个人都更真实。
记得我在拉萨的一个夜晚,在一个大排档吃东西,跟一个大叔闲聊。
他大约40多岁,黝黑精瘦。
他说从甘肃来的,年轻的时候一直在工地干活。
几年前的一次事故砸坏了一条胳膊,虽然没有截肢,但是也搬不动重物了。
老板只赔了8000块钱。
后来他只能干三轮车夫,拉游客。
来了不到两年,瘦了40斤。
“你想不出我以前是个胖子吧?”
“我过几天就回老家了,生意不好做,到过完了十一,淡季就更没客人了。”
我好奇地问他回去以后靠什么为生。
他说种地。
一年收入大概不到1万。
“有两个娃读书,实在熬不过去了,再出来卖苦力。”
吃完一碗面,他用脖子上的毛巾擦擦汗,骑着三轮车走了。
还有一次在丽江,深夜的大排档依然人声鼎沸。
我找到一个稍微安静点的角落。
对面的大姐点了一盘炒粉,吃着吃着就在抹泪。
这时候多嘴是不合时宜的。
没想到她刚好跟我住同一家客栈。
后来几天慢慢熟了,她跟我说,刚刚离婚,已经出来散心半个月了。
王姐跟老公一起白手起家打拼,在温州开了一家不大的厂子,做玩具。
一开始很难,夫妻俩骑着摩托车四处奔走讨生意。
最后,生意大了,家也散了。
王姐要了上初中的儿子,老公要了一半家产和小三。
王姐说,以前他们夫妻俩穷的时候,跑了一天业务,晚上就喜欢去大排档吃点东西。
老公叫瓶啤酒,她叫盘炒粉。
很多年,就这么笑中带泪地走过。
可就这么简单而幸福的日子,却再也找不回来了。
回忆这些夜幕下的朋友,一如深夜里的自己,如此真实,无可伪装,不能逃避。
3
为什么我们会在深夜食堂里敞开心扉,即使面对的是一个陌生人?
从心理学上说,白天焦虑刺激多,人的防御机制启动,并且时刻处于作战状态。
我是老板,我是精英,我是斗士,我是别人希望看到的那个我。
所以在白天,人们不太容易让别人看到自己脆弱的一面。
只有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才可以和真实的我对话,释放本性。
夜幕之下,众生平等。
脆弱是当我们在面对生活的不确定性、风险,以及在需要情感投入时,很容易感受到的情绪状态。
但并不需要感到羞耻。
因为人生本来就是五味杂陈的。
脆弱也是非常珍贵的一面,甚至是很美好的一部分,它和丰富而细腻的情感联系在一起。
当一个人排斥自己的脆弱时,他也就排斥了情感的表达。
而事实上,哪有什么刀枪不入之身?
比起一个无坚不摧的变形金刚,我们更喜欢一个会笑也会哭的人。
所以,斗士留给职场,脆弱留给朋友。
好在我们还有深夜,愿意接纳我们的脆弱。
今日互动
夜幕下,众生平等。
你遇到过什么令人动容的故事?说出来我们一起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