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戒语:秋冬养好阴,春夏美三分。

2017-11-11  本文已影响0人  金牌育儿课
关注:YDZS260 健康其实很简单!

秋冬季节一到,各位养生达人的杯子里就多了几位伴侣——沙参、麦冬、百合等具有滋阴作用的中药茶饮。想必他们一定是翻阅了几千年前一位老爷子的聊天记录——《黄帝内经》。

也许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天,黄帝老爷子在家里闲着没事,跟他的家庭医生聊起了这一年遇到的生生万物与长寿真人的事迹时,发现了一个规律——春夏之季,树木蓬勃生长,到了秋季一身精华则都聚集在果实、种子之中,使之越来越饱满充实,直至丰收;而冬天的时候,树木也不再长出新的叶子,万物都处于一种安宁内守的状态。

老爷子一拍大腿:“这不就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嘛。我说怎么之前跟我一起晨练的那位一百多岁还耳聪目明的老家伙,一到冬天就非要日上三竿了才出来。冬天,要藏,要低调,要内敛啊!”

苦思冥想之后,老爷子总结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八个字,提醒后人作为自然界的一员,养生应顺应四时之法、顺应季节变化。在春夏之季,生活要适应自然界生长、生发的特性,叫做“春夏养阳”;而秋冬之季,则应顺应内敛、封藏的特性,叫做“秋冬养阴”。

正值秋冬季节,我们要如何养好“阴”呢?

1. 充足的睡眠


睡眠是最经济实惠的养生方法。《内经》中提到“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睡眠的重要性已经被养生大咖们讲了无数遍,但对于现代人,能做到被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叫醒的机会并不多。“早卧”,就成了我们抓住睡眠的绝佳机会。

2. 减少晨练,以和缓的运动为主


秋冬季节,日出较晚,早晨温度较低,不建议大家晨练,此时阴寒之气较重,容易入侵体内,而寒性收引,导致血管收缩、血流减慢,对于老年人,易引发急性的心血管疾病,并且会加重骨关节疾病的症状。

此外,秋冬季节,毛孔本该处于关闭的状态,不建议剧烈运动,以避免大量出汗,毛孔开泄,给寒邪可乘之机。同时,汗液是体内阴液的一部分,过多出汗,也会“伤阴”。秋冬运动,应以和缓为主,达到医圣张仲景所说的“微似汗出”的状态就可以了。

3. 多食养阴的之品

这个季节天气干燥,容易损伤肺肾之阴,在食物选择上可以偏重养阴,多吃银耳、荸荠、百合、甘蔗、板栗等。还有一个很好的应季水果就是——梨,因为它甘润多汁,滋阴力佳,清代中医大家王孟英将它称为“天生的甘露饮”。

4. 膏方进补

有句俗话说“冬令进补、春天打虎”,就如农业智慧里“瑞雪照丰年”的规律,冬季注重水份与营养物质的存储,春季植物就会长的比较茂盛。对于人体来说,冬季积聚能量的最好的方式就是膏方进补。

《内经》中讲“膏者,神之液也”,可以“内渗骨空,补益脑髓”。膏方不仅指外用膏贴,又指内服膏滋。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不同的进补方式。

比如,容易手脚、小肚子冰凉的女性,体质虚寒,应采用温补的方法,选用一些含有红参、桂圆、附子等药物的膏方;

而常年便秘、容易生痤疮、体质偏热的人,则应采用清补的方法,选用一些含有百合、西洋参、沙参、石斛等药物的膏方;

糖尿病患者,为避免膏滋中所含糖分对血糖的影响,或者不愿内服膏滋的朋友,则可以采用膏穴疗法中的外用膏贴,通过穴位进补。

无论哪一种养生方式,都应道法自然,顺应冬季“封藏”的特性,让身体像大地一样,有充分的聚集能量、修养整复的时间,才能在春夏之季展现更好的姿态,维持长久的健康。

关注:YDZS260  健康其实很简单!



阅读原文:http://mp.weixin.qq.com/s?timestamp=1510328021&src=3&ver=1&signature=*Ry41-ZLL6*9MrKKix*kVPP54Rw3b4Jbt1BVebDnan0qS16tyBhynv*pgIfBYYs7mxbS5p2ojnOwH3vFb69bkV16EX9kr0DbzF0YhVxb2dpmdIv0tD*FMBzqz3oTZPe-FO9qtEM4B*JujPIjI3rwVOyhmBYkw-BSjSQbOj3fz8U=&devicetype=Windows-QQBrowser&version=61030004&pass_ticket=qMx7ntinAtmqhVn+C23mCuwc9ZRyUp20kIusGgbFLi0=&uin=MTc1MDA1NjU1&ascene=1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