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拜,手机
每天与它形影不离,难舍难分。一睁眼,摸摸它在哪儿,熟练地打开,刷刷刷;平日里,无论何地,只要有时间,就会拿起它,刷刷刷;上厕所,刷;吃饭聊天,刷;陪嘻嘻玩,也得刷一刷。
偶尔不小心忘记带,就会魂不守舍,浑身不舒服,心里空落落。再次见到,会激动兴奋、心跳加速,抱起就一顿狂刷。一边刷一边在心里说,答应我,再也不要分开了好吗。
可怕的是,热恋期还永不消退,日日待它如初恋。
刷手机时,到底在干嘛?
大块时间,通常都在刷剧。
各种电影、电视剧、综艺,欧美的居多。“最新”看完看“热门”,“热门”看完看“经典”。
碎片时间,大多花在淘宝和社交软件上。
买买买就是我的精神食量,天知道我为什么有那么多东西要买。种草源源不断,割完一茬又一茬,春风吹又生。
刷社交软件也是常规项目,主要是朋友圈和微博。一会儿看看朋友们在干嘛,一会儿看看明星们在干嘛,最后再看看广大人民群众在干嘛。
经常就是,拿着手机,随便往哪儿一趟,时间噌噌噌就过去了。关上手机,看看天都黑了。猛一想,咦,刚刚过去的一整个下午我在干嘛。咦,我是谁,我在哪儿。茫然无措中下意识又拿起手机,滑亮屏幕,嗯,就是这种感觉。。。。
如此想来,手机简直就是一个培养废柴的完美世界啊。
所以,爱他,请给他一步手机,恨他,也请给他一步手机。
玩的不是手机,是寂寞。
为什么沉迷手机。许是无聊,打发时间;许是为了放松,娱乐自己;许是不那么擅长现实社交,又怕被全世界落下,刚好在虚拟社交上刷一点存在感。
往往是因为空虚而去玩手机,没想到关上手机,空虚更甚。
时间不该这样被浪费。别人的生活再精彩也是别人的,还是过好自己的来得实在些。
这个时代,何止我一个,大多数人都被电子产品绑架着、裹挟着,浑浑噩噩朝前走着。
无论何时何地,观察一下四周,几乎都有人在埋首刷刷刷。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不知道因为电子产品被拉进了,还是隔远了。
聚会时,热热闹闹地开场,然后总有那么一两个人开始玩手机,最后变成一桌子人玩手机。
另外,对美好的、真实的事物的感知力在下降。走到哪儿都是低头沉浸在虚拟中,忽略了真实的美好。
心理有个小警铃,时不时响两声提醒自己,放下手机,拥抱生活。
放下手机的新世界。
显著的改变:
时间立马多了。要什么时间管理技巧?只要放下手机,时间立马从角角落落里涌出来。
可以在家好好陪嘻嘻玩一玩,可以拿出积上一层灰的书们看一看,可以拿过尤克里里来摆弄两下,可以拿上滑板跟邱大哥一起出去练点新动作,或者就收拾收拾,把家摆弄成喜欢的样子。
对真实生活本身的关注也多了。
天上的云、耳边的风、路边的一朵鲜艳小花、家人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是多么生动鲜活的世界。我更愿内心的触角伸到这生活的许许多多可爱细节中去,去感受,去吸收,去体验。
直到真实和美好,一点点填满内心的空洞。
为什么想改变?
是我太励志吗?并没有,首当其冲的原因是。。。。身体不允许啊。
肩周、背、脖子都因为长期玩手机以及久坐而有不同程度的劳损。它们用不定时的疼痛反复给我传达讯息——要命还是要手机。
好啦好啦,你们厉害。我认怂,小命要紧,不玩了还不行嘛。
当然,精神上的原因就是前面说的,玩手机越久越空虚和焦虑,状态也越来越颓废,整个人仿佛陷入一摊烂泥。
以我长期徘徊在废柴和打鸡血状态的经验来说,打败空虚焦虑的最有效武器就是立马行动起来,从最直接有效的改变开始。
话说回来,完全不用手机是不可能的。
手机这么便捷的移动端,完全不用也是浪费。对我来说,手机的正经用途如下:
1.基本功能。通讯、照相、记录等。
2.写文章。不在家的时候通常会用手机版简书来写写字。
3.整理笔记。一直用印象笔记,手机版也很好用。没事就整理整理资料是我这个整理癖的一大爱好。
4.看关注号,有几个公众号是长期追的,包括理财、时尚、娱乐八卦等等。
就这些,足够了。
社交软件和买买买估计是不可能完全戒掉的,总归得有个度才好。
拜拜咯,手机。恋人就算了,当伙伴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