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情人节撞上小年夜

情人节,情人结,情人劫|夜谈

2017-02-14  本文已影响54人  二十二线谱

【爱的广告那么绵那么甜,不送点什么,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在热恋。】

掐指一算,又到了送花送钱送礼物的时候了。

在中国,次数最多的节日,大概就是各色明目的「情人节」了。

二月十四,情人节;

三月十四,白色情人节;

五月二十/二十一,网络情人节;

农历七月七,传统情人节。

虽然歌里唱道,「只要爱对了人,每天都是情人节。」

但这话多少有点鸡汤。

你怎么知道自己爱对了人呢?

你怎么确定你就是对的人呢?

很多人,穷极一生,也没那份运气遇上真爱。到年龄了,被催得急了,不甘寂寞了,条件合适了,恋爱结婚了。

谈着谈着,也就习惯生活中有对方的存在了。

每天都类似同一天,没什么欣喜激动,没什么特别。

于是,不少人就有了些「情人节情结」——

平常无法知道对方多爱自己,现在看礼物轻重就能明白。

平常无法表现多爱对方,现在看心意多少就能证明。

至于日常生活中的呵护关怀点点滴滴?

那不是太平常了吗。

你爱对方吗?

有多爱呢?

不送点东西怎么证明你爱呢?

我们要坚持唯物主义,东西看得见,爱才摸得着。

如果你不知道爱值多少,无所不能的商家已帮你算好,精准到年月日、元分秒。

发个红包送点礼,此刻最爱就是你。

社会学里有个说法,叫「虚假需求」,简单来说,就是「你以为自己需要但其实你并不需要」的需求。

举个例子,这一天你和你对象本想度过一个温馨美好的夜晚,那么拥抱牵手悄悄话是你们需要的;但商家告诉你,「情人节怎能不去顶层旋转餐厅看夜景吃大餐呢?」、「情人节怎么少得了九十九朵玫瑰捧花呢?」、「首饰折扣活动中,情人节豪礼献情人!」。

这里的「大餐」、「玫瑰」、「首饰」,如果不是你俩真的需要,而只是因为「要过情人节」,那么就属于「虚假需求」。

情人节从来没有固定的模式,但不知从哪一天开始,我们不再满足于我为你做一顿饭,你为我唱一首歌。没有金玉,情不够坚;没有鲜花,爱不够甜;没有口红包包奢侈品,你拿什么晒朋友圈。

她们洋洋得意,他们趾高气昂——给不起四位数的红包,谈什么恋爱?

也不是没有坚持自我的恋人们。只是这到底是钱包酸涩,还是坚守本心,谁也说不清。旁人的眼光在逡巡,群众的心理在攀比,多少对眷侣的浓情蜜意,被算计和委屈消磨殆尽。

是情人节,还是情人劫?

但我总还相信,在有些人眼里,情人节只是普通一天;真正宝贵的,是和对方共度的每个瞬间。

把岁月铺成红毯,见证我们的极限。

看谁先厌倦,看谁先妥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