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亲子教育

不能这样宠孩子? 你以为的教育,其实是在对抗恐惧

2018-04-19  本文已影响0人  圆圆_与爱沟通

                                              

一.被宠坏的恐惧

由于成长经历,好友对孩子被“宠坏”是恐惧的。

好友的儿子亮亮是他们整个家族里唯一、最小的一辈,自然独享着所有亲戚的宠爱。尽管好友一直很努力给孩子灌输正确的价值观,但亲戚们的盲目宠爱却怎么拦也拦不住。

之前亮亮做梦都盼着他爸换新手机,这样就可以把旧苹果送他作为8岁的生日礼物。他舅舅一听急了,心疼外甥盼星星盼月亮的生日礼物竟是部旧手机。于是二话不说,还没到生日就给亮亮买了台新苹果,还特意打电话让他“千万别告诉妈妈”,而此时好友就坐在旁边。

那时亮亮已有一部联想手机、两个电话手表和一个智能手表。好友说八岁的孩子送他苹果手机,不知道十八岁还能送他什么。况且拿了新手机无非是去炫耀攀比和打游戏,对孩子没任何好处。于是暴怒,命令亮亮不许收下礼物。

好友说:“脑补着将来他追求物质贪图享乐不懂知足感恩、指着鼻子骂我没本事满足他各种需求时,他们可以拍拍屁股走人,我的晚年却要面对一只喂不饱的白眼狼……那画面真是想想都感人。”

越想越气,当天好友把孩子狠狠“教育”了一番,顺便把家人的新账旧账也翻出来数落一通。结果弄得孩子很惊吓,家人很委屈。

其实亮亮一向讲道理,他从不主动向亲戚要礼物,也从没因不给他买什么而哭闹打滚过。我问好友事后有没觉得自己反应过激,她说很有,但当时情绪就是不受控制。

二.愤怒的秘密

愤怒源于对失控的恐惧。我们无法控制别人用什么方式爱孩子,也无法控制孩子按我们预期的方向成长。越害怕事情超出控制,就越想用力控制。而当再怎么用力也无法控制时,愤怒就是对恐惧和无力感的最好掩饰。

其实我们对孩子的管教很多不是因为爱,而是出于恐惧。因为爱需要用心,而对抗恐惧才要用力。这也是我们很难做到不带情绪去管教孩子的原因。

当害怕孩子被宠得无法无天缺乏抗挫力时,我们对孩子的管教就会过于严厉;而当害怕孩子被打压约束而自卑缺乏生命力时,我们给孩子的自由一不小心又会过了度,变成纵容,最近频繁出现的“恶童”现象也正因如此。

我们经常在这两种管教风格之间摇摆不定,似乎怎样都不对,因为我们一直被恐惧焦虑牵着走。越是恐惧越会用力避免(恐惧),而一旦用力过度,必然矫枉过正。

当我们抱着自己刚出生的孩子时,通常会暗自发誓:“粑粑麻麻要努力为你创造最好的生活,尽力给你最好的”。没有谁会对着自己刚出生的宝宝说:“粑粑麻麻要努力磨练你的意志,尽量不给你好的。”

是投射也好,天性也罢,宠爱孩子几乎是我们的本能反应,然而慢慢头脑会告诉我们,这样做的后果很可怕。出于恐惧,于是我们开始忙着用力去避免对孩子造成的各种“不好”,却忘了停下来思考:如何才能让孩子更好。

 

最剧烈的冲突莫过于自己头脑和感受的对抗。一边想对孩子宠爱,一边又怕孩子被宠坏。然而“宠”和“坏”之间,其实真没太大关系。

三.怎样的孩子会被宠坏

很多人回忆起自己最幸福的童年时光,都是那段被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宠着惯着的日子。偷偷塞给你钱,给你买好吃的,陪你干“坏事”,为你保守秘密……我们不仅没被“宠坏”,反而那些被宠着的记忆至今还温暖着我们。

谁都渴望被宠,但不一定被宠就会变坏。区别在于,有人明白自己是某个人心中的小宇宙,而有人却误以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

 

举个例子。我每周都要在深圳和深圳东边一个小镇之间两头跑。当时小镇人少车少,没有红绿灯,没有交通堵塞,没有车位紧张,所以无论去哪都能很快到达。深圳人多车多,即便你错开上下班高峰,一个接一个的红绿也要等上好长时间。

每次在小镇过惯了“横行无忌”“为所欲为”的日子再驾车回深圳时就会特别火大。当车子从高速公路的120逐渐降到80,60,40,最后直接堵在路上一动不动时,会恨不得自己是绿巨人把所有车子踩扁再把红绿灯砸烂。而当遇到一些想变道又畏首畏尾、或左穿右插胡乱变道的车子时,就更有想去“别车”的冲动,俨然一个路怒症。

其实我的“车品”一向很好,但每次在从小镇回深圳的路上脾气就会变得特别暴躁。自我观察后发现,原来我的野蛮暴躁,是源于在两个环境之间切换的适应不良。

在小镇的“为所欲为”给我一种错觉,以为自己就是马路的主宰,可以操控一切。而回到深圳却处处受限,从“无所不能”到“一无所能”,于是幻想破灭,愤怒由此而生。要解决这种“适应不良”,需要懂得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规则,并学会尊重之间的差异。

同样,“被宠坏”的人也不具备这种认知能力。不光是孩子,那些旅游在外不懂得尊重当地文化习惯的、公众场合不顾及他人感受的人,同样是“被宠坏的小孩”。家人的宠爱,或某个特定环境赋予他们的权力,让他们误以为自己就是宇宙的中心,走哪都能呼风唤雨。而一旦环境转换需求不再被满足时就会适应不良,产生不安和愤怒。

四.如何“宠”,孩子不会“坏”

好友看到亮亮被吓得不知所措的样子,心里内疚了很久。毕竟手机不是他向舅舅要的,虽然勉强同意他收下手机,却隐隐觉得哪里不对劲。后来好友为自己的情绪失控道歉,向孩子表达了她的担忧,并总结出以下几点渗透到对亮亮的日常教育中:

1、  我很爱很爱你,如果可以,我愿意倾其所有换你一辈子幸福快乐。

2、  随着年龄长大你的需求会越来越多,而我能为你做的却变得越来越少。你会失望发现我的能力原来极其有限,但是我尽力了。当事与愿违的时候希望你能尽快调整心态,以积极的方式应对。

3、 如果发现有的事情明明能满足你而我却不愿意那么做时,那一定是因为我在考虑这个事情是否对你的成长有利。因为只有当你身心都健康成长,才可能拥有真正的快乐。但我不会再简单粗暴地拒绝,而是会把我的担忧说出来,跟你一起探讨。

4、 当因为家人满足了你的需求而让你感到快乐时,请看到家人这个行为背后对你的疼爱和付出,而不是这些物质本身。

5、我们在乎你的感受,因为我们爱你。但谁都没有义务为你的感受负责。

宠爱分两种。一种是用心的宠,另一种是盲目的宠。前者注重观察沟通,给予孩子温暖和力量。从小被爱滋养的孩子懂得爱自己也懂得爱别人,更有勇气克服困难。而后者图省事,只要孩子不烦我怎么方便怎么来,缺爱的孩子注定永远“喂不饱”。

五.放下恐惧,用心教育

担心孩子被宠坏也好,被限制过度也罢,只要有担心恐惧,必然会调动大量心力去对抗这些焦虑,从而忘了用心教育。而把恐惧担忧层层剥开,就会发现原来的问题并不是问题。

有段时间我正纠结儿子在学校没吃饱时回来要不要给他加餐,既害怕养成他娇生惯养的坏毛病,又担心他挨饿营养跟不上。后来我告诉他,只要妈妈在身边,回来想吃什么都给你做;但如果我不在身边就无论什么饭菜都得先把肚子填饱。

我的厨艺一般,但无论做什么都是儿子口中的“人间美味”。每次看他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一边称赞“妈妈做的饭最好吃”时那幸福的样子,我想也许美味的不是食物本身,而是因为那就是“妈妈的味道”吧。

儿子吃不得辣,有次在学校不小心打了辣菜,又知道当晚我要备课没时间给他做加餐,于是就着两大碗凉开水把饭菜吃完,回来很高兴地说:“妈妈你忙你的,我吃饱了!”,还自豪地跟我分享了他整个战胜辣菜的“心路历程”。

看他这样,我放心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