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东野圭吾《湖畔》
一
东野的书,一读上就一发不可收拾,《湖畔》一天读完,虽然,它不像《嫌疑人X的献身》那样手段高端,严丝合缝,不像《白夜行》那般直指人心,但它给人的深思,一样震撼。
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不能算是本格推理,因为,除了设计推理的情节,更重要的是,每一本书,他都会关注某一方面的社会问题,或是有关人性的思考。在读的过程中,你会被一环扣一环的情节所吸引,但是当迷底逐渐被揭晓时,那个问题,如同被丢进水中的石头,在心里引起一圈又一圈的涟漪。而《湖畔》这本书,开始我一直以为是在讲婚外情,谁曾想,到最后竟然是在批判家庭教育的一些极端现象。
为了孩子的前程,为了让他们能够进一所好的学校,许多家长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书中四个家庭更是如此。他们的孩子面临小升初的“关键”时期,为了让孩子们能够顺利考入私立中学,请了专门的老师为他们辅导,甚至组成了家庭补习小组。因为担心孩子与父母在一起时,会更容易分心,而专门为他们租了一套别墅,仅供他们学习,休息之用。家长们在不远处的另一栋别墅里,为他们做好后勤工作。
虽然是放假期间,带着孩子来到郊外,但他们的主要任务仍是繁重的学习,与父母的相处也仅限于吃饭时间。书中有一个细节,说孩子们的鞋都是一样的,因为这种鞋子的某种结构通过脚部的运动能够刺激到大脑,让大脑变得更聪明,所以大家统一采购的。由此可见,家长们何其用心。
二
可是,这样做的意义何在?每天读书,让几个六年级的孩子们,没有丝毫的生气,甚至相互之间看不出一点交流。虽然口头上会与爸妈表决心——状态还好,会努力考上的。但这是他们想要的吗?他们这样做,与其说是为了自己,勿宁说是为了父母。因为父母一直的观念是,只有进入了好的初中,将来才有机会进入好的大学,未来才能有更好的生活。父母认为他们应该在小的时候,就拼命学习,尽早为将来做打算。
因为父母的殷切希望,因为他们不顾一切的付出,因为他们一直以来的灌输,让孩子们不得不背负着沉重的压力,不断地向着更高的山峰攀爬。从孩子们对补习班结束的期待,可以看出,这是他们所厌恶的。
学习固然重要,然而对孩子的教育,如果只关注到成绩,就有可能会忽视掉其他更重要的,对他影响至深的方方面面。书中也说了,孩子往往比大人更有心机,做的更狠更绝。
最后结局的揭示,应该令家长们反思,为什么会做出这种事情,是不是压力太大所致,是不是平常的沟通不足,是不是孩子的心理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可悲的是,他们为了孩子的前程,选择了接受,选择了隐瞒,甚至连探寻真相的勇气都没有,而选择了默默地做善后工作。
但问题是,不管是谁做的,他自己心里都有数,这样一辈子的枷锁当真背得起吗?这样做当真是利大于弊吗?不光是孩子,还搭进了那么多人的一生啊。
如果父母一直以这样的心态去教育孩子,孩子们未来的成长道路,也注定了诸多坎坷。紧绷的那根弦,时刻不能放松,他们的一生都将笼罩在无形的阴影之下。
不管哪个家庭中的哪个人,没有挺过去,都将功亏一篑。所有相关的人的一生,也都一起搭进去。这就是被无谓的成绩,蒙蔽了双眼,失去了理智。
预想到他们的结局,我不得不说,学习成绩算什么?!
没有良好的家庭氛围,没有健康的心态,没有健全的人格,光有好的前程又有何用?人生本是为了追求幸福,但是沉浸在怀疑,自责,愧疚中的一生,幸福无从谈起。做人比学习重要,过分关注物质上的成功,往往是舍本求末,得不偿失。
三
再看看家长们自己的生活。有了孩子以后,家庭的主角是孩子,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包括给孩子一个看似完整的家庭,哪怕他们在精神有自己的追求,也要表面上维持好家庭的和睦。所以,他们在家庭补习班的团体中,男女关系混乱,夫妻双方默认彼此的婚外情行为。
在为了孩子,与成就自我之间,他们想要兼顾。这也是极为可笑的。孩子越来越大,他们是很敏感的,父母的关系,自己家庭的情况,即便没有明说,他们的心里也是清楚的。而表面的平静,实为相互隐瞒,他们的行为,可能为孩子们所不齿。即使他能够顺利长大,面对这样的父母,将会形成怎样的婚恋观呢?
小说的最后,俊介说:“我居然忘了,不是你们那些复杂的动机,章太(俊介的儿子)有更单纯的动机。想要将父亲从情妇手中抢回来的动机。”这是他为自己改变主意的一个解释,是他为自己行为的一个忏悔。
同时,也是作者想要传递给我们的,婚外情对孩子的影响,远比你以为的要可怕。
你无法预知孩子的内心,对这件事情的接受程度,以及他下一步的行动。
在一段婚姻中,最初的爱情让两个人走到一起,后来慢慢转变为血浓于水的亲情,即使爱情不再,亲情不可磨灭,即使没有激情,但相处已久的生活,每日的温暖还在。小说中的几个家庭,很显然都没有离婚的打算,也看不出夫妻关系有什么不可修复的隔阂,那么只为寻求新鲜感,就相互默认,彼此放纵。我想说,除了爱情,在婚姻内,至少还应该有责任,有伦理道德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