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们的生存技能
冬季里冰天雪地,美洲林蛙被冻成了一块冰,长达数月之久。随着气候的变暖,大地复苏,林蛙的血液慢慢融化,在血管中流动,心脏开始跳动。它的整个复苏过程需要12个小时。林蛙的复苏,标志着春天到来了。
撒哈拉沙漠位于热带,中午的气温高达六七十度。生活在这里的动物们习惯了昼伏夜出,太阳升起来后,各自返回洞穴躲避热浪。
银蚁是个例外,它们经常在中午外出,寻找不慎被烤焦的昆虫。几只银蚁发现一只奄奄一息的甲虫,齐心协力把它拖回家去。
起风了,在沙漠里,大风带来的是滚滚热浪,洞口被沙子掩盖。银蚁必须尽快挖开障碍,不然,自己也会被烤焦。
洞穴中的银蚁也在努力地搬走沙粒,这样里应外合,很快挖开了洞口,联手把甲虫拖进洞穴。
灰鹱以鱼虾类为主要食物,看似笨拙的身体好像不适合飞行,可它们却是天生的旅行家。
每到冬季到来,它们就会离开栖息地,飞越浩瀚无际的太平洋,追逐太阳。这样的长途迁徙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太阳的热能使白令海峡一带的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由此吸引了成群的磷虾来此就食。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磷虾却成为了灰鹱远行的目标。
灰鹱不是唯一的食客,闻讯赶来的还有座头鲸们。它们从四面八方围堵磷虾,然后搅动海水,发出巨大的响声和一串串气泡,在猎物惊慌失措失去方向感的时候,座头鲸张开巨口,大快朵颐。空中的灰鹱也一次次俯冲下来啄食磷虾,和座头鲸一起,来享用这场海洋盛宴。
在南美洲的阿尔卑斯山脉里,生活着美洲狮的家族,为了幼崽,美洲狮妈妈需要经常打猎,它要和比自己体重大两三倍的原驼斗智斗勇,最好能一招封喉。
这天,美洲狮妈妈在伏击一头原驼时,被它几次挣脱,三头幼崽也过来帮忙,终因经验不足,功亏一篑。
美洲狮妈妈在捕猎中受了几处伤,它要几天才能够身体复原。可是,幼崽们等不了,它们还不会独立捕猎,没有食物,它们的身体很快就会垮掉。为了孩子们,美洲狮妈妈决定再次出动。
由于原驼群离开了自己的捕猎场,美洲狮妈妈带着幼崽们一路跟踪,来到了一头雄性美洲狮的领地,那头同类正在不远处津津有味地啃食着原驼肉。
由于不是自己的领地,美洲狮妈妈先安顿好幼崽们,自己去伏击原驼。幸运的是,这次的袭击成功了。它费劲地拖着猎物,一步一步往回走,它必须快一些,否则会有其他猎食者来劫走它来之不易的美味。
终于,离孩子们的藏身地不远了,美洲狮妈妈累得没有力气了,只好吼了一声。孩子们听到妈妈的呼唤,奔了过来,一家四口围着这头原驼大吃大嚼。
接下来的几天里,美洲狮妈妈都不用去狩猎了。
在辽阔的亚马孙河流域,生活着世界上最多的动物,在这里,很多物种都是独一无二的。
有一种黑帽悬猴,常年生活在树上,以采食树上的野果为生。在这里,很多树是生长在水里的。希氏石脂鳞鱼看到黑帽悬猴就一窝蜂似的跟着,黑帽悬猴总有失手的时候,一颗野果落到水里,引起希氏石脂鳞鱼争相抢夺。
只要找到有野果的地方就好办,没有黑帽悬猴,希氏石脂鳞鱼也能自立更生,它们都是跳高运动员,猛地一跃而起,箭一般蹿出水面,咬下树上的一颗颗野果。
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存方法,在自然界,适者生存,是不二法则。
但是,由于人类的破坏,森林面积每年都在减少,尤其是在南美洲,发展农业是重要目标,广袤的原始森林正在变成一块块农田,卫星拍摄的影像见证了这场变革,这注定是动物们的浩劫。